
[英]杰妮·唐纳姆 著 华文出版社 出版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因而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曾经以为最痛苦的莫过于一个鲜活生命的陨落与死者的长逝留给亲属好友的无限悲痛,其实更悲痛的是在人死之前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过的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因而十六岁花样年华的英国女孩泰莎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因为她比我们更加清楚死亡,也更了解生活的含义。 在《我死之前》这本书中,深藏着对人性的褒扬和深深的怜悯,它以死亡为主题,却为生命唱了一首真切赞美诗。身患白血病的泰莎,面对最后的宣判,列下了一张死亡清单。这清单中的十件事,对正常的同龄女孩来说,都有些过早并荒诞,有的近似疯狂,可是当你知道死亡的步伐已渐渐向你逼近的时候,你会不会对自己向往并热爱的事情迈出自己的脚步呢? 没有错,她渴望性爱,她会幻想着自己为之失贞的那位男孩:“我如小鸟般依着他,双手环抱他的背脊,抚摩着他,就好像他是一只我不太熟悉的狗狗。”她想嗑药,却获得了亚当的怜爱;她甚至还想去犯法,刺杀首相或是去超市偷东西。然而当一切即将结束,生命快到终点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最渴望的似乎并不是这些。在得到了想要的却并不是自己迫切需要的东西之后,她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开始关注身边的亲人与朋友,单子里的十件事也逐渐加长。从一杯茶到给爸爸的指南,一个笑话到跟亚当结婚,让我们看到泰莎重心的转变,每一点细节都因为即将到来的死亡而变得重要了起来。 “我只想在死之前,好好活一把。”这是泰莎的心声,也是我们自己的心声。可是该怎样活?如何活?活的怎样才算精彩?这也是作者留给我们的问题。记得保尔曾这样说过,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泰莎除了做出了许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之外,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为自己而活和为他人而活的最大不同。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死前清单,将自己不得不做、必须要做的事情列入其中。不必宏伟远大,也不必高尚崇真;一个热烈的拥抱,一个久别的重逢,都可以将生活变得美好,让生活充满意义与精彩。泰莎的故事提醒了我们去珍视生命,珍视时光,珍视所有美好以及身边重要的人。她用自己微弱的生命之火点亮了我们的心灯,给各个年龄段的读者无比真挚的人生启迪。“我还有多少日子可以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现在在我面前的是两个选择——裹在毯子里等死;或者重新开始我的清单,真正地开始活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