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 [日]大江健三郎 著 陈保朱 译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20元 文/铝娃娃(北京)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对日本中小学的孩子们所做的演讲,以及为他们而写的文章。大江健三郎回顾自己成长的路途,回忆起童年中许多当时不懂的事,以一个六十多岁老人的角度,重新解答自己当时的疑惑。当中有许多从小的习惯,思考方式,或是父母亲的教诲,影响了他的一生。 大江健三郎出生在日本四国的一个小山村。那是一个周遭环绕着森林的偏僻地方。大江健三郎小时候曾经自怨自艾地向父母亲说:“在这森林中长大,将无法成为一个众人皆知的名人。”山村在物质上与精神上都是贫瘠的,大江穿的是缝缝补补的旧制服,书籍更是很难找到。大江目睹了学校的老师们在战时宣传日本军国主义的理念,战败后却立即改变了立场、面不改色地教导和先前完全相反的主张,因而感到无法信任老师。他在有限的资源中 为自己寻找其他学习的方式:背书的方法,阅读的习惯,儿时的幻想,大江都平易诚实地向他的小听众、小读者说明。 虽说全书写的是他成长与自学的过程,但大江没有一般“成功人士回忆童年,勉励后进”的高姿态。他提出的问题很多是幼年时的他无法解释的,留到今天才以一个六十多岁老人累积的体会和想法来尝试回答,例如“为什么孩子要上学?”大江写道:这个问题曾困扰了他多年。一直到大江自己也有了孩子——脑部与智能发展异常,但对音乐却惊人敏锐的大江光——他看着光在一教室嘈杂的小朋友当中痛苦地掩着耳朵,仍然无法回答为什么必须如此。直到他看到光在学校交到了朋友,并更进一步发展他在音乐上的才能,他才回答自己——上学是为了“充分理解自己,建立与他人的联系”。 这是大江健三郎从个人经验出发,试图为当前日本教育制度无法回答小孩子们的问题,给出他的答案。那浅白简易的文体,确实就是为小孩子而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