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乡之税:一个乡镇的三十年,一个国家的“隐秘”财政史》,田毅、赵旭著,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版,49.00元。
米格 □在读博士生,香港 “转账干部”郭白头 2001年12月的一天傍晚,北方小镇平城的镇武装部长陆新华走进平城南村村长郭文斌家,开门见山地要求借款垫税一两万,好让镇里完成县上要求上缴的税收任务。人面活络的郭文斌很快就帮忙问副食批发商“鱼二”借了月息三分的15000元,还打了借条。但郭文斌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好心好意出面借的这笔钱,却让他这个“平城最聪明人”的脑子坏掉了:由于镇里一直敷衍欠账,郭文斌被垫税和高利借贷的漩涡卷得越来越深,以至于在两年半时间里,他跟超过20个人借过高利贷,自己也垫进一两万利息,镇政府的几个勤杂工甚至在他要求下写了证明,作为他日后向镇里催要的凭据:“(郭文斌)来政府要钱的次数比镇干部上班的次数还多”。 戏说自己成了“转账干部”的郭文斌开始后悔当这个村长,更后悔帮镇政府借钱垫税。终于,他的头发在一天晚上突然全白了,于是大家改叫他“郭白头”。2005年1月,郭白头请人写下诉状送至兴远县人民法院,决心为了那笔债务而状告自己的故乡———平城镇政府。 这并非普通文学作品的虚构开头,而是《他乡之税》的引子。两位作者用了八年的时间,为平城这座中国北方的普通小镇三十年里纷繁复杂的变迁作传,为我们详细剖析了掩藏在这个国家的隐秘财政史中的“农民干部及乡镇命运、乡镇经济社会起伏和财政关系演变”等三条重要线索。全书之所以能拥有胜似小说的丰盈厚度,胜似戏剧的张力,从书末的资料来源、参考文献与六十多页注释里可见一斑:我们能看到对平城镇及全国两百多位农民、乡村干部、买卖人、企业管理者、职工等人的访谈,看到会议记录、报表、政府发文、调研报告、新闻报道等能反映小镇三十年来在社会经济、政治变迁、财政税收各方面变迁的种种资料、档案与文件,甚至还有农民数年来的家庭经济收支账本,乡镇干部十几年间简明准确的工作笔记。一个个细小而鲜活的个人故事、一段段流动而跳跃的生活轨迹,由此交织成一部微观而又恢弘的农村生活史,一部具体而又宏大的基层政治运作史,一部以财政史为核心的区域经济社会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