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不是毛泽东、雷锋;也不是姚明、刘翔,而是中国愤青民族主义新一代,就像约旦河西岸掷石的巴勒斯坦青年,代表了整个巴勒斯坦新一代的形象。 中国愤青近年十分忙碌,一时忙于反日,抵制日本货;一时又忙于反法,抵制家乐福超级市场。2007年11月“愤青”一词正式收录于日本新语辞典,愤青在内地又称“粪青”及FQ(汉语拼音头两个字母),近几年引起内地及国际媒体关注。08年5月奥运圣火在香港传送,内地学生组成迎圣火队,在港大校园内与支持藏人自决的陈巧文骂战,令香港人亲身体验到国内新一代民族主义青年面孔。 ![]() 70/80中国新人类 作者:城市画报 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 定价:$120 内地网上论坛对中国愤青现象有大量讨论,捧的不少,骂的也不少。一般认为愤青现象反映了内地青年借互联网宣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内地后八十成长一代心态有深度的分析也不少,为人熟悉的有年青评论人许知远,早年曾在港出版《爱国无罪:新一代人的中国意识》一书,细述南斯拉夫误炸事件后崛起的青年民族主义者的心态,近年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内的专栏《中国纪事》,也有不少评论涉及中国崛起、盛世与民族主义的分析。他能够从比较理性、理解的角度看待青年民族主义者。 撇开被传媒放大的愤青现象,想对70/80中国新世代有感性的认识,大家可以看看内地城市画报杂志与三联合作出版的《70/80中国新人类》一书;书中将七十年代与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分为两大派。七十年代出生的城市人经历了中国都市化过渡时代,性格比较暧昧。他们都回答了杂志特定的几条问题,例如,你想要甚麽?你快乐吗?对钱、对爱情的看法等等。他们有文化人,如导演贾樟柯、作家尹丽川,也有普通人如酒店经理、银行支行行长。这本书吸引读者的,其实不在文字,而是每位被访者的相片。正如70派被访者,生于1973年的万可说:“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特质,要用甚麽东西来概括一代人,我觉得不稳妥。”也许,这就是真正中国新生代Me Generation的群像。 ![]() What Does China Think? 作者:Mark Leonard 出版社:Harper Collins 定价:£8.99 若想初步了解当代中国知识界、学者如何看中国崛起,可以参考Mark Leonard的小书What Does China Think?。这本书获前港督彭定康推介,认为它对中国知识份子及决策精英如何看世界,提供了一个令人赞叹的观点。 香港逐步在经济及社会层面上与内地融合,但我们对内地知识界动向所知甚少。书中介绍中国“新左派”人士,如汪晖、崔之元对私有化、社会不平等的批判,较少在本地媒体出现。香港汇聚了不少内地知识界领袖人物,如新左派人物甘阳与王绍光分别在香港大学及中文大学任职,另一影响人物丁学良则任教于科技大学(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开设定期专栏)。近期另一受注目的关于中国当代史研究的作品,是中文大学出版社策划的一套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81)》;由中国年青学者运用大量原始史料及解封的苏联档案写成,十卷著作总共花了七年时间写毕。写中国当代史要做到客观、公正实在不容易,或者只有在香港编着出版,才有这样的一个知识空间,摆脱官方定于一尊的书写方式。这套书目前已出版了六卷,可以在中大出版社网站订购。(本文有删节)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