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徐铸成:独立报人的传奇经历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文汇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徐铸成:一生成就中国报业传奇——读《报人风骨:徐铸成传》


    置身在网络时代,看当下的传媒纷纭,此消彼长,报纸这一平面媒体被许多人认为已经步入了漫长的冬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想见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中国本土上的一大批报人,他们的铁肩道义妙手文章,他们的职业操守报国情怀,他们的经营策略办报理念,他们的不屈不挠屡败屡战,往往成为一些有怀旧癖者的话题。这些报人,虽然性格各异,政见参差,虽然眼光不同,各有千秋,但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矢志不渝,终身不悔,他们无愧于中国报人这一看似平常实在内蕴丰富分量很重的称谓。这些人,有邵飘萍、林白水、张季鸾、王芸生、范长江、陶菊隐、邓季惺、陈德铭、张友鸾、张恨水、赵超构、柯灵、黄裳……当然,还有与《大公报》和《文汇报》都有渊源的徐铸成。
    为报人立传,看似简单,因为有他们的大量作品在,但是仔细掂量,还是颇为不易。新闻是易碎品,讲究时效性,时过境迁,往往令人不忍卒读。报人虽然大多经历丰富,但往往是在记录时代,采写他人,而真正能够留下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文字,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民国的著名报人,大多都是多面手,不仅会写新闻,会经营版面,会写出立意高远声情并茂的政论文章,而且还有自己的专业爱好,在某些领域成为卓然大家,王芸生是中日关系研究专家,柯灵、黄裳都能成为散文随笔乃至书话领域的写作高手。即使在今天看林放的《延安一月》、范长江的《中国西北角》,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那一代报人的凛凛风骨。毛泽东曾经多次向胡乔木、吴冷西等身边的秀才们称道《大公报》,称道张季鸾、王芸生,称道民初以来的邹容、章炳麟、章士钊,称道梁启超。
    徐铸成这位来自江南宜兴小城的翩翩少年,经过在《大公报》的历练之后,奠定了其事业发展的基础,羽翼丰满的徐铸成自立门户参与创办《文汇报》,在中国报业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徐铸成先生在民国那样的环境之下,主张文人报国,独立办报,虽然迭遭磨难,但是从不言放弃,不断成就中国报业传奇。一生挚爱报业的徐铸成在1949年之后,还曾经提出来到各地去办《文汇报》,虽然后来被打成“右派”,一经改正依然以培育新一代的报人为念,念兹在兹,薪火相传,真是一生醉心办报。
    李伟先生兀兀穷年,搜集了关于徐铸成先生的大量资料,仔细研究徐铸成先生的回忆文章,搜求爬梳,澄清了许多似是而非的历史公案,诸如在《大公报》期间,徐铸成与王芸生的关系,徐铸成被错划为“右派”的详细过程,徐铸成先生关于叶圣陶先生一次发言的记述,徐铸成对从事新闻事业的心得体会,凡此种种,都可圈可点。
    徐铸成先生在“文革”结束后,追述过往报人业绩,检讨生平得失,留下的文字,成为后辈有志于投身报业者的难得镜鉴,读他的《报海旧闻》,往往会让人心中升腾起一种身为报人的自豪,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旧事了。
    大约二十年前,我大学毕业,到一家小报为稻粱谋,得以结识李伟先生,多有请益,蒙受教诲。李伟先生当时正在撰写《曹聚仁传》,后来又不断推出《苏青传》、《神秘的无名氏》等,每有新书出来,李伟先生都记着送给我,让我每每感动于李伟老先生的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早就知道李伟先生在撰写徐铸成的传记,每次和他聊起来,我都说:不着急,慢慢来。实际上,是希望李伟先生保重身体,在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些研究,写写文章。但是,李伟先生以八十多岁的高龄,不仅完成了洋洋洒洒达三十多万字的《报人风骨:徐铸成传》,而且许多旧著也都重新修订出版,“厚积薄发,大器晚成”,此之谓乎?
    
    《报人风骨:徐铸成传》
    李伟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