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其实,在上述著作中出现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纷争多、下定义难等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恐怖主义问题首先是一个现实社会问题,同时还因为如何对待恐怖主义涉及到判断者的立场问题,甚至还涉及到政治策略与文化策略的联系与区别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哲学家们脱离当代恐怖主义产生的环境、语境,将它孤悬在空中,通过简单抽象或理论演绎去寻求理解,在方法论上是有问题的。 哲学家们其实首先应该注意到,当代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时代的特征之一,即当代是所谓"全球化时代"。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首先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势不可挡。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后发展国家一样,不得不在经济上谋求与国际接轨。"经济全球化"促成全球许多国家的文明变迁。但是另一方面,它乃是欧洲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延续,本身就带有现代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深刻烙印,而且正在引发一系列新问题,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西方世界中出现进一步的所谓"文化全球化"的战略设计和战略诉求,即寻求将西方文化--甚至主要是美国文化---全球化。这一设计或呼声,对"非西方文化"(如伊斯兰文化、中国文化等)的压力是史无前例的。所以,与恐怖主义外显的暴虐性相对应,在全球化语境中出现的各种文化全球化呼声或行动,例如亨廷顿式的"文明冲突论",其实也具有尖锐的进攻性。在这种背景下,当代恐怖主义甚至可被视为某些"非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全球化战略的极端化、暴虐化、反人道的反攻---对文化不同的国家或政治团体关闭对话、铤而走险、针对平民进行大规模杀伤而在所不惜。 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为例,他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正在依照文化界限而重新塑形,因此,将来全球的大规模冲突就不是为了经济和政治动机而战争,而是为了不同的文化价值。由意识形态界定的联盟正让位于由文明界定的联盟,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正在变成文明间冲突的战线。具体地说,就是以非西方文明为一方,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进行对抗。他认为,未来的危险冲突会在西方的傲慢、伊斯兰国家的"不宽容"和中国的"武断"的相互作用下发生;非西方文明都以西方为对手,它们会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火箭对抗西方优势。 客观说来,在世界历史上存在着不少文明(文化)冲突的例子。但是,冲突只是文化间关系形式的一种,如果对文化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这些历史形式都视而不见,把文化间的冲突视为文化间的唯一可能的关系,显然既是理论的失误,又具有误导政策的危险。哈贝马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的文明的冲突通常只是烟雾弹,其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利益驱动(例如为了争夺石油资源等)[1]40,47。在他看来,所谓文明或文化冲突论,不论站在何种立场,其实质都是在自私的政治战略或狭隘的利益算计的驱使下,强调某一文化类型的优越性或特殊性,贬低或排斥异己的文化类型,将它们之间的差异绝对化,从而制造出一种假象,即各文化类型之间只存在矛盾和对抗,而没有互补和融合的另一面,并进而宣扬它们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不可调和、不可避免。这类论调是一种新形式的"后冷战话语",虽极其片面,却具有很大的蛊惑性。它有意无意地煽动对立情绪,挑起不同信仰和价值观的人们之间的矛盾与对抗,人为地加剧紧张气氛,因而对当今世界十分有害。 哈贝马斯的观点不仅犀利,而且还表明了一个重要问题:"文明冲突论"的潜台词就是拒绝进行文明间的对话,因为它否定了对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这一点才真正令人感到不安。这一类逻辑不仅剌激其他文化产生敌对姿态,更严重的是还会给予各种反人道的、暴虐的反攻以合法性,使它们显得似乎令人同情。比如,按照亨廷顿的逻辑,文化之间既已不可通约,又不能进行对话,那么,唯一的结论就是相互之间展开毁灭性的战争;而且,除非最后能够成功地消灭地球上其他所有的文化,让美国文化成为全世界唯一的文化,否则这场冲突或战争就无法结束。在这种逻辑下,非西方文化国家或政治团体的关闭对话、铤而走险、针对平民进行大规模杀伤,岂不成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那可真是岂有此理! 亨廷顿的言谈与分析虽然是个人形式的,它的暴烈内涵还是令很多非西方国家和学者感到担忧。说到底,"文明冲突论"本身只是一种理论,而且与现实的恐怖主义事件也不可能构成直接因果关系。但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得对:敌对的言论往往诱发敌对的行为,而敌对的行为往往升级为暴力和冲突,甚至更恶劣的后果。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文明冲突论"与恐怖主义事件之间倒是存在某种文化主张意义上的关联:就其对其他文化采取敌对、主张关闭文明间对话的立场而言,“文明冲突论”与恐怖主义在文化主张上具有一致的暴虐性。 [1]亨廷顿认为,文明是一种文化实体,文明是人的最高文化归属,而阿拉伯人、中国人和西方人由于属于不同的文化实体,构成了异质的文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不同文明间的异质性:在客观方面,是语言、历史、宗教、习俗和制度;在主观方面,是人们的自我认同。在他看来,文明是比文化更大的概念,但是,当他谈到"文明的冲突"时,经常用"文化的冲突"一语表达同一意思,似乎认为两种表达方式可以相互置换。 [2]哈贝马斯原话里的用词是"西方",实际上指的是美国,意在直接反驳亨廷顿的观点。 [3]在"文明冲突论"背后,还隐藏着某种类似"强权就是公理"的逻辑---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一切文化价值的标准:美国的经济在世界上最发达,所以美国文化比其他文化都更有价值,应该成为世界文化的唯一标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