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觉建筑》:时代意志与空间激情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光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很早就知道曾哲要写一部“奥运”题材的纪实文学,而且是关于“奥运”场馆建设的,这种命题作文的难度可以想象。但是,当看到《觉建筑》之后,我不得不佩服曾哲的耐力和承担重大题材的勇气和能力。这是一部洋溢着时代意志和空间激情的作品,也是一部用语言构建起的有价值的“文学建筑”。
    《觉建筑》是一部“宏大叙事”的作品。许多年来,“宏大叙事”一直处在被“解构”的境遇中。但是,“奥运”已经成为“中国梦”的表征,成为中国崛起巨大的表意符号,它调动了整个民族的情感、意志和想象,而且一切都在诉诸现实。“奥运”场馆的建设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因此,宏大叙事一直在持续上演。几年来,曾哲奔波于学者、工程师和建设者之间,埋头于各种建筑文献里,在杂乱的文学工地上绘制着《觉建筑》的蓝图。当这个蓝图幻化为现实的时候,《觉建筑》就成为中国的“奥运”文化的一部分,它对“奥运”场馆建设的叙述、对建筑的理解和建设者投入其间的全部情感,就这样一起写进了中国对“奥运”精神的建构里。
    应该说,“奥运”精神是一个抽象的理念,对文学作品来说,它所能提供的只是方向性、观念性、题材性的东西。如何通过具体的细节、人物或其他叙述对象结构成文学作品,对作家来说挑战是巨大的。曾哲在处理这个题材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建筑美学的魅力。无论是“水立方”还是“鸟巢”,都是充满了现代意识和意味的建筑。从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开始,这些来自西方的建筑理念和具体形象,就一直伴随着激烈的争论。这诚如北京建筑设计艺术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朱小地转述的那样:对于建筑师来说,中国是个梦想的大陆,在这里可以做很多的事。现在的人们受到鼓舞,纷纷去尝试那些愚蠢和放纵的设计。在好的和不好的之间,在简约和繁琐之间完全没有区隔。北京的奥运建筑,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没有任何事会令人惊讶。他的意思是说,好坏没有区别,追求新颖,追求视觉冲击?他也不知道中国人要什么,中国人自己也不知道要什么。是两条平行的线,偶尔会交叉,这就是鸟巢。曾哲选择了这些观念和谈话,显然也隐含了他客观地对待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专家们的不同意见。同时,他还详尽描述了中国古代的故宫、世界其他国家奥运场馆的建筑艺术理念。在多种比较中表达了他对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理解。在这些方面,《觉建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作品的结构上,曾哲显然颇费心思。全书章节设置是金、木、水、火、土、壁、窗、顶、石、门、建、筑。开篇首先是对每一个词的诠释。有趣的是,这个诠释者阿端是一个“鸟巢”建筑工地的油漆工。而且一定要从《说文解字》开始。这一设置不仅使这部作品充满了本土特征,使北京最现代的建筑与中国久远的历史建立了联系,而且解决了历史是由谁来叙述的。在被述对象里,不仅有“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的设计者、建设者,而且有古代宫殿建筑故宫、中国神话人物白天仓。他们既是叙述对象也是叙述者。话语形式的多元性,使《觉建筑》成为一部恢宏的关于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交响曲和中外奥运场馆艺术的比较诗学。
    更有趣的是,除了关于场馆的“宏大叙事”之外,还有专辟的关于“厕所”的文字。曾哲在作品中不仅详尽地介绍了各大场馆关于厕所的设计和实施,而且全面地介绍了北京多年来为改变厕所形象付出的巨大努力。这个细节不仅展示了有关方面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和旅游文化“难言之隐”的重视和解决的决心,而且也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中国迈进现代的文明程度。
    “奥运”火炬即将点燃,在这个时刻曾哲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才能,将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书写出来,功莫大焉。重要的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枯燥的题材,在曾哲深入研究、采访、构思的过程中,展示出来的竟是一部趣味盎然的作品。他深入地走进了建设者、设计者的内心世界。这是全世界共同的梦幻。这些梦幻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斑斓色彩所展示的都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空间的激情中洋溢的是这个时代伟大和共同的意志。
    
     《觉建筑》,曾哲著,同心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32.00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