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彭燕郊谈自己一例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文汇读书周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三四年前,南方一家颇具声誉的报纸,立意采访全国七十岁以上“文化老人”。当时健在,今年三月以米寿之期仙去的诗人彭燕郊入列。记者有备而来,颇善说事,气氛轻松。燕郊尽兴而谈,口无遮拦,不少话我从未听他说起。采访所得,结集成书,名曰《最后的文化贵族》。有点吓人,市场运作,似不必究。访谈中以下一例,对了解燕郊其人其诗,应是最佳切入。
    记:听说你现在还一直爱买唱片?
    彭:哎哟,真的不得了。唱片、录音带、后来是录像带,现在是VCD、DVD,一大堆。兴趣太广泛,绘画,我喜欢;电影我也很喜欢。对美的东西我都痴迷,可以说是一种怪癖,总觉得对我写诗有帮助。我写诗,从诗里学到的比从诗外学到的还要少一些。
    记者只眼别具,访谈题目即作《我对一切美的东西都很痴迷》,片言警策,醒豁耳目。不过燕郊随兴之言,难免遗漏,谨以所见摭拾补入数事。比如他带的研究生,有攻读民间文艺专业者;燕郊自己对山歌小调张口就来,摇头晃脑,十分投入。又如京剧,他藏有上世纪三十年代孟小冬的老唱片,常以找不到老唱机亲近“冬皇”为憾。说到伊人佳处,眉飞色舞,似曾置身现场沐浴香泽。又如壁上有吴大徵等名家书法,还曾把一幅破损不堪的曾国藩墓志托我找人修复(何人所书,一时失忆)。言及这些“古董”来历,大半出自攸县,如数家珍。一幅板桥八分书系可以乱真的赝品,后被某青年借去无归,燕郊一笑而已。至于藏书,九十年代曾为湖南十大藏书家之一,可知宏富。古籍善本似不多,外文书亦少见,但“五四”以来珍本满目琳琅,足称名贵。他多次言及,写一本考订介绍的书话,终未获成,十分可惜。他还曾打算写关于诗人梁宗岱的电影剧本,和梁先生遗孀交往频频,做了不少准备。类此等等,应是“功夫在诗外”之说的最佳诠释。而“诗有别才”之说,应是对美的敏锐、痴迷之才,发现、采撷之才,融汇、升华之才,终至凝聚为诗美的创造之才。燕郊一生身体力行,即为明证。
    对美的痴迷,属放飞心灵、湔雪尘垢的精神层面追求。虽未必成仙成佛,确有结庐人境心远地偏之效。由是,物质层面种种则不甚留意,甚至难堪其扰。小而言之,燕郊酒茶烟一概不沾,口腹之福于美食美馔、粗茶淡饭无甚区分(嫂夫人在朋辈间有美食名厨盛誉)。广而言之,处世待人之道不甚了了。由此带来的无奈、失落或尴尬,往往有之。然则诗有别才之妙谛,正在于能把这些无奈、失落或尴尬,以及更重要的那些人生惨痛经历,由表及里,沉潜含咏,熔铸升华为思辨之美诗之美。燕郊虽非独一无二,然确属此中翘楚,为朋辈欣服。比如牛汉即一再言及。鄙意以为较之艾青亦有前辈肩头、后来居上优势。而痴迷一切美至终生无悔,正可视为诗人彭燕郊机括所在。解读其人其诗,应是紧要切入点。此乃大题目,期待好文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