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谁在操控网络影响力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二OO八)》近日在北京发布。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等三家机构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为评价中国电视的影响力,提出了“网络影响力”这一新的评价指标,打破了原来拿“收视率”当标准的陈规。(中国新闻网6月22日)
    按照“收视率”对电视节目的存亡进行一票否决,弊端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它成了电视节目迎合庸俗、自甘低俗的罪魁祸首。而对于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专业人士总是不吝溢美之词。可网络影响力指标,是否像他们赞美得那般美好,却很值得怀疑。
    在我看来,网络影响力指标不过是另一种“收视率”。虽然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在现代公共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网络影响力评价,也存在不少显而易见的弊端,比如参与调查的随意性、网络关注度能够被人为控制等等。
    以新闻事件为例,网络关注度的高低,很多时候由网站编辑所掌控。如果说网络浩瀚的信息量,是网络最大的优势,那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点恰恰是网络关注度被人为控制的最大劣势。熟悉网络传播的专业人士都明白,同样一个新闻,是否被放在显著的位置、是否有一个吸引眼球标题,都会对该新闻的关注度产生致命影响。
    新闻如此,电视节目更如此。网站编辑的“重点关照”乃至个人好恶,都决定着节目的“影响力”。在网络知名度和关注度很容易被个人或者团体轻松通过“议程设置”而操控时,其客观性值得怀疑。
    除了知名度和关注度外,网络影响力还包括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网络收视度指标,而这更是“收视率”的网络版。虽然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一条狗,无论在网络上还是电视前,其关注和收视的内容并不会因为节目载体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样,由知名度、关注度和网络收视度指标等综合得出的媒体网络影响力,和“万恶”的“收视率”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