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围城》书评: 平易近人的作品,容易使读者柔肠百转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文/许皓军
    一部《围城》添注了杨绛的笺注,不亚于《石头记》关联了脂砚斋的重评,等同于《金石录》后补了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读者对钱钟书能够更近一步了解,文笔才气可臻佳境的作者,学贯中西,治学严谨,写就《管锥编》《宋诗选注》等,在大量文史资料储备,文学评论水平卓尔不群,他的讽刺小说,难道不值得细细体味吗?
    《围城》反映生活总有意想不到的变化,所以不成“危城”。人,不安于现状、不固步自封。每个人都是矛盾体,不断作自我完善。大自然里有树欲静而风不止;人会欲说还休(欲言又止),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思前想后,左右为难往往是一个真实的人的反映。得不到的最让人留念,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君子好逑,求之不得,惘然若失;求得佳偶,又弃之可惜。主人公总是追求更美好的女子,若追求失败,转移目标,没有坚定的信念,浅尝辄止,锲而舍之,书中值得回味思忖的地方颇多,您会不知不觉中将自己代入,感同身受,假设自身深陷其中,如何随机应变,全身而退。
    书的真正价值多于读者第一次看所产生的认同、思想,多于阅读过程中油然而生的灵感和思绪,多于白纸黑字所表达的有限局部本身。读了作品,收获了不仅仅是作品情节,对接主题,而是端正了人生价值取向,明辨是非、曲直、黑白。不同的读者从书中读出不一样的味道,不同的阅历产生不一样的理解,对作品的生成是“锱铢积累”。正如杨绛先生指出“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围城》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读《围城》后,你会开始喜欢观察周边的人事景物,联系自己观察过的物,经历过的事情,喜欢评弹一番,赋予自己周围的一切以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表达,自我感觉幽默的讽刺。这讽刺有别于梁实秋《骂人的艺术》,讽刺不一定口无遮拦,可以是内心深处的想法,而后不以使对方难堪为目的,而以发人深省为恳切,刺后生痛,幡然醒悟。这样的讽刺,剔除人的劣根,保住人正确认识自我,澄清本性。
    作品贴近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心理况味,相似的生活场景,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作品和文学形象都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平易近人的作品,近在咫尺的身边人,容易使读者柔肠百转。
    一部《围城》,人读后并不被困,诚然,增加了思考的深邃,收获了新的认识。
    (作者系广州市育才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