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科幻 > 评论 >

《播火录》:考证与哲思——赵致真《播火录》书评

http://www.newdu.com 2020-09-09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关键词:《播火录》 赵致真
    
    《播火录》  赵致真 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这是一本从出版的角度看很奇特的书。国内外关于科学历史的书已经很多,但赵致真老师的这本《播火录》独树一帜,完全打破了科学史书既有的书写样式。
    全书没有既没有按照编年、也没有按照学科或者国家来呈现,而是作者创建性地梳理了五个部分:“科学入口处”“科学远征”“人生有银”“另眼看诺奖”“文明的代价”。如果说这些标题已经让人按捺不住,细读则更不忍释卷。
    比如,“科学的入口处”的第二部分,作者专门展现了近代医学发现的诸多案例。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瘟疫--黄热病,并不是一下子就破解了肇因的,当年毕业于费城宾州大学的医生弗斯提出季节和气温才是致病原因,他把病人的唾液、汗液和血液多次吸入和口服,把黄热患者的呕吐物涂进自己切开的伤口。他以自己的健康为抵押,去世时年仅36岁。虽然并未找到原因,这探索的足迹不能不激励着后来者。后来的“敢死队”正是这种“科学殉道者”的做法,才找到最后的致病原因——蚊子。而其中舍身喂蚊的拉齐尔年仅34岁,因被感染而离世,他们的墓碑、牌匾是人类战胜传染病的基石。
    我们熟知的法国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巴斯德,他在地下室里分离狂犬疫苗的惊心动魄、澳大利亚西奥大学马歇尔亲自品尝“幽门螺旋杆菌”的有惊无险,都展现了“人类知识的每次开拓,都必须准备跨过未知的雷区和不测的陷阱”。
    此书的书写不同于历史学家的仅以史料来编织,还因为我们不得不在作者的带领下,通过一个个主题进行思考。在“另眼看诺奖”和“文明的代价”里,作者讲述了诺奖评审中一系列非公正的操作,以及在科学发现中,以自然和人类健康付出的惨重代价,也令我们思考,科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面对身边的科学。
    这是将电视片与图书融为一体的书,也是一个出版佳话:出版人与作者领导的电视团队共同的创想与实现:将电视片通过二维码植入到书中,让读者有了双重获得。另外就是作者展现出的图片宝藏:难得一见的手绘图、照片、手稿档案、墓碑和牌匾,也是此书的很大特色。
    所以,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超出常规的书,为读者考虑的书,只说这书的超大开本,大幅的能够看出细节的图片,就想说这书值得读。
    (本文内容由国家图书馆提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