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刘诚龙《民国风流》:

http://www.newdu.com 2020-08-3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关键词:刘诚龙 《民国风流》
    随笔属于文学作品,散文一种,有人说她是素面朝天的王嫱,自有那种风华绝代、高贵不阿的气质。它以具有篇幅小而内涵深,灵活而严谨为基本特征,或叙,或议,或叙夹议,最能体现作家综合能力,故作家们普遍认为,随笔难写,好的随笔作品甚少。然而,最近拜读了刘诚龙先生的《民国风流》一书,令我眼睛一亮,此书是他接《暗权力》《暗权术》《暗风流》《历史有戏》之后又一本畅销书,作者对社会、自然、世情、艺术等问题的心灵感悟皆在嬉笑怒骂之中倾诉。一卷在手,不忍释卷。
    刘诚龙是文学多面手,以撰写散文、杂文行走文坛,在杂文界更是一员健将,以文采风流、视角独特著称。作家蒋子龙称:“经常读到刘诚龙精彩文章,见诚龙必读一快。”愚细读《民国风流》一书,察其内容及文风,可以毫无夸张地说,本书堪称随笔园地中的一奇葩,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曰新。该书运用“面”“点”结合的写作方法,把全书分为两辑:第一辑为“面”:写的是《民国现象有看头》,内容主要对民国学者文人“面上”进行扫描。第二辑为“点”,辑名《民国国士个个牛》,内容主要对三十多个民国学者文人“个案”进行解读。通过这种点面布局,将本来各自独立的“个案”有机地整合为一体,既高屋建瓴,宏观其世,又俯身细察,见林见木。诚龙文笔强劲有力,在找觅材料方面也颇下了淘沙取金、爬罗剔抉的功夫,还真是“从鲜为人知的史书里找出了新材料”。
    二曰正。杂文随笔的价值和生命在于,上接天,下接地,触及时弊,弘扬正义。而这正是本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作者写的是民国的那些学者文人和那些陈旧往事,但匠心独运,心中所装的全是对现实的忧患、关怀、思索,富有激情却不偏激,笔端释放出的是“匡时救弊,革故鼎新”的浩然正气。
    三曰“中”,所谓“中”不是“中庸”,而是符合“正道”,即原则,客观、辩证。有人说,刘诚龙文笔很“歪”,常常见文字“嬉皮笑脸”,常常读其句子“没个正形”,确实,刘诚龙语言特别活,很俏皮,造句奇崛,时见机辩。而刘诚龙骨子里却是非常正的,“对民国其社会,其人物能做平心之论,既不对某人崇拜而饰其短,也不对某人异见而掩其长”。
    不掩其长,不避其短,刘诚龙继承了司马迁以来的“良史”传统,排除偏见,独抒己见,以“一重价值观”而不是以“双重标准”来评论历史及其人物,这种评判态度贯穿本书。如对傅斯年的评价。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在“水浒英雄傅斯年”一节中,从作者用了诸如“独行独立,与魏晋风流可与一比,姑且谓之民国风流,傅斯年又算其中翘楚”等词语来看,是比较赞赏傅的学识才华和恪尽职守的政治热情和反抗精神。作者本是才气横溢,才子惜才子,惺惺惜惺惺,无可非议。但是,他并不由此而掩其短,相反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傅的局限性“傅斯年是一位水浒英雄”,他“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民国风流》处处公允论人,彰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评价持中守正客观公正的价值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