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重审夏尔·佩罗对法国文学的贡献

http://www.newdu.com 2020-07-01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王佳 杨芬 参加讨论

    纵观17世纪的法国文坛,夏尔·佩罗的名字熟悉而又亲切,他所创作的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是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童年回忆。作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不仅是《灰姑娘》《蓝胡子》《睡美人》等童话经典的创作者,还是古今之争中新思想的坚定捍卫者,为法语文学及法国文化摆脱桎梏、健康发展指引了方向。评论界认为佩罗是欧洲儿童文学创作的鼻祖,但走近佩罗,我们会发现,他所留下的文学遗产是沉甸甸的,他不仅开创了法国童话创作的先河,更为法语文学创作树立了新的规则。三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回看那个时代,我们有必要以史料为依托,重新客观、理性地审视佩罗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树立童话书写规则 
    佩罗很早就对文学表现出强烈兴趣,在巴黎博维学院学习期间就已阅读了包括维吉尔、贺拉斯在内的大部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作家的作品。1653年,佩罗与兄弟合作,发表了诗作《特洛伊的墙——诙谐文学溯源》。总体上看,佩罗的文学道路是比较顺利的,其出众的文学才艺颇受赏识,最终于1671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
    在古今之争中,佩罗坚定不移地站在厚今派一边。他坚持认为今人的成就已超越古人,主张和鼓励用法语进行文学创作。古今之争为法国迎来了语言与文化自信的时代。法语作为具有民族凝聚力的工具,曾在拉丁文的阴影下举步维艰,古人之书都曾是只能模仿不能质疑的。但古今之争的论战彻底动摇了“古人不可超越”的思想,成为法语文学为自身证明,并走向繁荣的新起点。
    佩罗的童话文学创作始于60岁之后,他并没有因为荣誉与地位而禁锢自己的思想,而是站在文学新浪潮的高峰,俯身倾听民间的口头文学,将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编辑成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文本。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于1697年出版,问世之初未引起法国文学界足够的重视。这部童话集展现了佩罗不拘一格的写作手法:作品既有古典主义色彩,也兼具巴洛克特征;对仙女、妖怪等超自然元素的使用与搭配随性而自然;八个故事相互之间的相似性极少,叙述节奏、叙事各部分内容比例、故事长度、情节复杂程度都各不相同;内容上,虽然大部分结局是好人的胜利,但也有例外;故事背景设计各具特色,从宫廷到城市,从贵族居所到平民之家;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在纯朴中体现出亲和力。
    《鹅妈妈的故事》并未以佩罗个人名义出版,而是署上了他19岁小儿子的名字。对此,柯林特认为,“只有作品创作是以‘儿童’的名义,才更容易让人们产生共鸣,这就是该作品最与众不同之处”。不论佩罗的这一选择是否有其他方面的考量,对后世儿童文学爱好者而言,这体现了他对该作品集叙述者的身份定位,也让读者能以轻松的心态进入阅读。
    尽管如此,回到古今之争的时代背景中,佩罗虽然没有明示其童话集的时代意义,但一些文本特征说明这些童话与其厚今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首先,作品取材于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故事而非模仿古人。作品集包含的是一个个没有古代神话元素的神奇故事,作品更是用法语而不是拉丁文写成。作为用法语写成的“小体裁”作品,这些童话在当时还无法和悲剧、史诗等占据统治地位的“大体裁”相提并论。但佩罗试图借此在文学界开拓一个新的疆域,树立崭新的童话书写规则。
    引领法国文学创作 
    佩罗童话问世之初受到一些贵族读者的赞许,但影响并不是很大。童话创作也并非佩罗的文学重心,只能算是他在17世纪末的法国文学界激起的一片不大不小的涟漪。实际上,17世纪末的法国文坛远不止佩罗在实践童话创作,包括多尔诺瓦夫人在内的童话创作者不少于十人,这是法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时期。在众多童话作品中,只有佩罗童话直到今天依然深受喜爱。对民间故事的筛选与改编体现了佩罗独特的眼光,也反衬了其颇具创新性的文学思想。佩罗童话的典型性与开放性在其他同时期的童话作品中较为少见。以法语创作的佩罗童话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这种带有寓意的叙事为18世纪繁荣的哲理小说创作指引了方向;另一方面,儿童文学在文学史上第一次对作品的教育对象进行了区分,在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以童话来进行儿童教育也是18世纪卢梭提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的儿童文学到19世纪才迎来高峰,佩罗童话的影响也日益显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推动了儿童文学走向世界,而他们在作品中对部分佩罗童话的改写也间接肯定了其在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阿纳托尔·法朗士称赞佩罗童话是童话界的“荷马史诗”,马克·索里亚诺与圣伯夫也都肯定了佩罗童话的划时代意义。自1833年起,佩罗童话开始进入法国儿童教育课程,此后逐渐成为大众视野中的畅销读物。
    佩罗将民间故事改编成童话,不仅仅是让口头文学获得了文字记载,更是将一种不被认可的文学形式带入上流社会的文学视野。童话在经由佩罗的雕琢后,产生了原本不具备的伦理意义。由于童话集是献给即将出嫁的路易十四侄女的,因此很多篇目与婚姻相关。这些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就像是为成长中的青少年开设的一门伦理课,很多伦理思想需通过反复揣摩才能理解,它们甚至超出了儿童读者的理解范围。由此,作品在更高的伦理、哲学层面与后世其他文学作品产生了对话关系。这些零散的伦理思想虽然未构成理论体系,但它们让这些童话故事成为具有传播特性的文学母题,从而拓展了童话的影响范围。虽然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者的改写让某些佩罗童话更适合于儿童阅读,但同时也将佩罗隐藏于童话之中的那些伦理隐喻分离出来,掩盖了属于佩罗本人的特色。虽然当时的文化环境使佩罗童话无法成为纯粹的儿童故事,但也正因如此,它才产生了独一无二的隐喻价值与美学特质,而这是在此后几百年的童话传承中无法复制的。
    佩罗立足于法兰西学院的平台,将现代思想普及开来,进一步强化了法国民众的民族自信心与语言自信心,坚定不移的法语创作思想与“今人超越古人”的信念加速了新时代的到来。尽管古今之争未有最终的胜利方,但18世纪法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在欧洲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足以说明,以佩罗为首的厚今派带来了怎样的意义与影响。佩罗的文学实践顺应了文化与文学发展潮流,为法语文学摆脱束缚、加速前行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17世纪以前,“classique”一词多用来形容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文学经典。而19世纪以后,该术语则更多用来表征17世纪符合特定美学创作原则的以法国为中心的文学、艺术作品。该词意义的重塑首先是对马莱伯、布瓦洛、拉辛等人在文学领域贡献的认可。佩罗虽不是古典主义作家,也不属于崇古派,但从法语文学发展的角度看,佩罗对重新定义该词的贡献似乎更大。如果没有佩罗等厚今派持有的敢于质疑古人,肯定今人的信念与决心,如果不是一次次思辨性的理念之争,几百年后的人们又怎么会将“classique”这一原本属于古代文学的王冠献给17世纪的作家与作品呢?古代的文字和思想虽不可替代,但正是因为古今之争,才有了走向自信、独立、个性鲜明的法国文学,也才最终带来了19、20世纪法国文学的繁荣。佩罗的作品撼动了古代文学与拉丁文曾经牢固的地位,点燃了法兰西土地上文人心中追逐文学梦想的热忱,为欧洲文学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