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方言《暖壶博物馆》:暖壶里装着更多的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青年文学》 贺绍俊 参加讨论

    方言的《暖壶博物馆》写的是地道北京市民,小说一开始就有一股浓郁的京味扑面而来。京味小说是一种地域文化特征非常鲜明的文学样式,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批著名的作家和作品,领风气之先的是大作家老舍先生。老舍把笔触伸向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甚至大杂院,关注市民阶层、三教九流、民间习俗,为京味小说开了一个好头。后来又有邓友梅、刘绍棠、王朔、叶广芩等作家以各自的风格将京味小说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曾经有不少人呼吁要振兴京味小说,也有不少作家在做出自己的努力,方言就是一位试图弘扬京味小说雄风的作家。正是这种地道的京味,让小说主人公白延堂神韵全出。但坦率地说,现在京味小说的处境比较尴尬。京味小说既然是一种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之上的审美风格,就需要依赖这一地域提供生活资源。然而现实中的京城是一个越来越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城市,浓郁的现代气息才是这座城市的鲜明特征,昔日最具京味的北京胡同已被笔直的马路所取代,最能体现京味生活的四合院则仅仅留下几处供人游览的样本。显然,以传统的京味笔法很难描摹当下京城的现实了。这样说,是否意味着京味小说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呢?我想不必如此悲观,因为文学的兴衰固然与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仍有着自身的内在逻辑。京味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样式,它完全有可能在文学发展中寻找到自己的空间。比如在传统京味小说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的要素,创造出一种新京味小说。方言却是在另外一种途径上展现京味小说的特殊韵味,这就是关注京城的市井生活,从中发现京味的余韵。显然,京味的余韵不存在于那些现代化的办公大楼里或那些西装革履的职场男女们的身上,余韵也许在都市的犄角旮旯或底层的三教九流中弥散。方言的选择体现出一种文学的精神追求。文学并非只有关注现实中最走红最核心最抢眼的东西才算反映了现实,文学的价值并不能以现实中的权重来衡量,因此在作家眼里,犄角旮旯和城市中心二者同等重要,被边缘化的小人物更值得关注。
    白延堂的出场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喜感。他有着老北京人的幽默风趣,对人对事也非常达观。他是暖壶厂的退休工人,暖壶厂也是他的骄傲,当年他们生产的暖壶在中南海、西花厅、钓鱼台、人民大会堂这些重要的场所被使用着,但时代变迁,被白延堂标榜的“永远引领社会新时尚”的暖壶厂终于办不下去,只能寿终正寝了。当然这并不会改变白延堂达观的性格,他不抱怨生活,该贫的时候照贫不误;也不会抹去他作为一名暖壶厂工人的自豪感,所以他的理想便是“当中国第一家暖壶博物馆的馆长”。从对白延堂的描写就可以看出方言对人物的把握非常准确,典型老北京人的达观与国有企业退休工人的胸襟在白延堂身上水乳交融。但这位乐观过日子的老人也遇到了一桩棘手的事情。他所居住的楼房政府要拆迁了,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因为政府将要给他安置一套新房。他打算将这套新房交给自己最小的闺女白小,但他这样做会得到其他子女的同意吗?他为这事犯愁了。于是他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头去每一个子女的家中做工作。他了解自己子女的脾气性格,有的晓之以理,有的动之以情。但白延堂的如意算盘在现实中连连受阻,最终如何处置拆迁安置房他与子女们只能走进法院去让法庭做出判决。我不仅欣赏方言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而且也欣赏他在书写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态度。因为怎样处理拆迁安置房,白延堂与其子女产生了矛盾,我很担心作者由此站在一个道德制高点上,对子女们来一通谴责和批判。因为不少作家就是这样写小说的,还美其名曰深刻揭露人性幽暗的一面。但我读多了这样的批判后也产生了一种怀疑,作家们是否对现实中的普通人过于苛刻。方言在这篇小说中完全表现出一种对普通人和底层人的理解和体谅之情。他写出了白延堂子女们对父亲的孝顺,但孝顺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过日子的复杂性。正如小说所写到的房产问题,这对于普通小百姓来说,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事情,因此便会“一提安置补偿,亲情便碎了一地”。方言以体谅之情写出了事情的复杂性,于是我们读下来,能够感到一种难言的辛酸。白延堂还没等到法院的宣判,就猝死在自家的沙发上。子女们在安葬父亲一事上又遇到了难题,父亲生前存下的钱在北京周边地区都买不起一处墓地。最后似乎很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还圆了父亲生前最大的梦想,他们把安放父亲骨灰盒的宅子取名为“暖壶博物馆”。这个结尾真是神来之笔,或许作者的构思便来自这一灵感。它包含着家庭伦理的温暖,又透出社会底层的无奈和凄凉;它是对人性和人心的抚慰,又是对现实社会的嘲讽。寓意非常丰富。
    白延堂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人物形象。他是一名国有企业的退休工人,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家国情怀、担当意识丝毫不缺,他的家里到处都堆放着各种各样的暖壶,这些暖壶承载着他的经历和情感。“这些暖壶啊,都是我的孩子,是我这一辈子生的孩子啊!”难道白延堂就是一个简单乐观、容易满足的人吗?非也!他是把一生的屈辱、窝囊、失意、苦涩都藏在了心中,而用一种贫嘴的方式来排解精神的压抑。他又有什么看不明白呢?因为看得太明白了,他才会一方面很主动配合拆迁办召开家庭会议,一方面又在大家的争吵中睡着了。这真是那一代国有企业工人的真实写照!白延堂留下的四百多个暖壶,也许每一个都有故事,这故事不仅仅是喜庆与欢乐的,也许更多的是伤心与悲凉。可惜这些故事都静静地装在暖壶里不能讲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