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不仅是一位诗人,亦是一位散文家。早年,他以诗《红高粱》成名,后来又转向于散文创作。其诗素以明丽而蕴藉、厚重素朴而自然,他的散文则内涵丰富、格调沉挚,尚美质、忌漂浮,于浑厚中见精妙,朴拙中存灵气.在新时期泸州和四川散文园地中,独具特色。近年来先后陆续出版的《梦里故园》《山河入梦》《川南的乡愁》等散文集,当被认为是杨雪散文创作的代表作。 “对于川南的山川地貌,地理风情我是比较注意的,它是构成我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杨雪对客观自然景物,特别是对故乡川南山川景物十分的钟情、痴迷。反过来,故乡川南的山水景物对他的创作又产生着巨大影响。他曾说过:“乡土血脉,是我写作的源泉。如果不是因为故乡,我很难写出像样的作品。《梦里故园》和《川南的乡愁》两部散文集是我用心灵在诉说对故乡的热爱”。的确,在川南生活几十年的杨雪,对故乡的一山一水都格外熟悉,对家乡父老的悲欢苦乐了如指掌,对川南的整个文化氛围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他把自己创作的主体意识落脚于地域文化的根基上,把川南尤其是泸州地域的文化结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灌注其中,因此,他的文字展示出一种独特的、气韵生动的人物画面与场景画面。 在杨雪的川南系列散文中,大多描写川南泸州地区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人文底蕴和历史变迁等,人性的美好和山川的秀丽相映成趣,人生的多艰和岁月的磨难并未泯灭生命的信念和创造,一个地区从历史的曲折中走向未来的美好,正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以图自强的坚定缩影。写川南篇什,占了杨雪近年来散文的较大比重,这其中当以《山河入梦》中《川南的乡愁》《建武一夜》《古城之重》《风雨罗汉》,《梦里故园》中的《普照寺对话》《一山二河》《在雨坛》《立石走笔》,《川南的乡愁》中的《水口记》《在先滩》《云烟水泊江门峡》等大量篇什影响为最大。这些川南系列散文,立足于川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从川南的地理风貌写到历史沿革,从川南的人情世态写到川南的风俗习惯,以朴实的笔致细腻描写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那独特的民风民俗习惯,为我们触闻到川南这片土地的神秘气息引道归航。杨雪对川南地理人文的深刻反映,对川南山水的精确描写,对川南人民人情物事的真诚赞美,使得他的川南系列散文具有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川南泸州,古称“江阳”,位于四川省东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是中国浓香型白酒及文化发祥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四川东南出川出海和重庆西南出海东南亚必经通道,历来为政治、军事的重要据点。生于斯长于斯的杨雪,却以本土人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川南山水的真实面貌。他在抒写这一酒香城重的浓郁诗酒文化、家国情怀的同时,更多的是以发现美的眼光表现其自然风光之美,把那种未经人为破坏的原生态环境呈现于读者眼前,使人为之精神大振。杨雪笔下的川南四处洋溢着稻谷飘香、丰硕多果的青绿之美,也充盈着文化浸润的原生态的本色之美,真应了古人那句“乐不思蜀”如世外桃源般令人心驰神往。如《文化浸泡的乡土》中,杨雪对川南的乡镇剧场中川剧、玩友、歌舞和鸡公山这些地域原初生活的生动描述。他给我们描写了这样的憧憬和遐想图景:“我试图寻找奇峰镇浓浓文化的根源,其实它就蕴藉在乡土里。在广大农民的心坎中,他们的心里因着中国优秀文化的长期浸润、熏陶,特别是当代文化生活的滋养,而充满良善的坚韧、智慧和创造,追求务实、向上与进取。”《一山二河》中,作者在对玉蟾山与濑溪河、九曲河的一番描绘后,动情地抒怀:“如果说山是灵魂,你们这二河则是泸县土地的血液和乳汁。”《心中的山水》里,“聊以润泽性灵的山水,使我们再更深夜静目游时,神思飞扬,忘却白日的浮躁和庸俗”,“保留和神游心中的山水,其实也是一种旷达豪放的大雅大趣,至少在内心,是无人无物可以任意剥夺和侵蚀的”。在杨雪笔下,川南风景丰物,皆是如此美丽、丰饶,充满原初之美,令人神往;川南山水以其丰富的物产养育的文化大家,又以难以磨灭的故园情怀以诗文来宣扬赞美家乡,为家乡搭建经济、文化舞台鼓与呼,在川南人眼中又自然格外的可亲可爱可敬。 在川南系列散文中,杨雪凭借着一个游子式的抒怀来抒写自己对故乡的依恋、热爱之情。川南这块地方无论是合江荔枝、白节温泉、雨坛彩龙,还是云溪忆旧、滨江夜饮,在这位怀着赤子之心的作者眼中始终却洋溢着原始的纯净之美,处处显露出哲思和激情。那静谧安详的山水,温润宜人的气候及丰富的物产,无不令人心存念想与感激。一个热爱故乡的人,在用他的心灵诉说着“川南的乡愁”,向读者们诉说他对家乡的深爱,并给予家乡最温暖的礼赞。 “乡愁是一团浓得化不开的墨汁,多少有些无奈和苦涩”,而历史走到了今天,乡愁情结和乡愁背后,都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乡愁在今天,早已化开,化不开的,是对故乡的爱和奉献”。(《乡愁的背后》);“民歌作为音乐之中的一种,因为它直接来源于民间,它的韵味就多了一分亲切,甚而能给人生一分雄壮,一分智慧,一分坚定。比如《川江号子》《三峡船歌》之类”(《民歌的韵味》)。此类散文,是杨雪以一颗赤子之心送给故乡的一分礼物,更是岁月流过时对作家的慷慨馈赠。 杨雪《梦里故园》《山河入梦》《川南的乡愁》这一系列川南地域性散文以游子式的身份毫不掩饰地抒写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和衷情,并以平实的笔调对故乡川南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透视与描绘,从而“给我们以审美观照,陶冶我们的情感,还正在或者说已经创造了一种新颖的散文随笔形式,一种充满了人文精神的乡土风情散文‘杨雪式’的散文”。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川南地域系列散文中,杨雪站在本土人的立场上以冷静、深情的笔触来抒写故乡的人事和川南的民俗风情、历史意蕴、文化内涵、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他的作品有着丰富的现代生活气息和满怀激情的时代潮流感,与时代同歌同泣。同时,他更让笔下的川南包括里面的一些人物和故事用自身的魅力来感染读者,更为客观地为看待“酒城”地域文化、诗与酒的文化,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杨雪始终低调、谦逊和频频回头,一次又一次把川南当成一本容量丰富的大书来抒写和解读。他表示“对写作不会停止,会总结经验,对自己要求更严格”,同时,“要沉下心来,深入图书馆查阅典籍、史料、钩沉出对写作有价值的素材,再结合实际和思考,写出更多更出色的、无愧于时代的、美好的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