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左传》中的"城濮"、"城隶"等并非固有的地名,它们在意思上等同于今天的"某城"。今天的偏正式结构,一般都是"偏+正"的形式,而在《左传》中,这些地名却是"正+偏"的组合,古今这种对比的差异折射出了汉民族对细节意义逐渐重视的历史;《左传》中的句子大多很短,而今天的句子则比先秦古代汉语要复杂得多,这也是人们逐渐看重细节意义的理据,同时,从中也可以找到认知上的解释。 【作者】李青苗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期刊】《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 【关 键 词】偏正结构 句子长度 细节意义 认知 【基金项目】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12YZC740049) ![]() ![]() 【全文阅读】从《左传》的偏正结构和句子长度看现代汉语细节意义的增强.pdf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