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清明上河图》:图画书的“经典再造”

http://www.newdu.com 2020-03-24 国学网 林文宝 参加讨论

     “九神鹿绘本馆”之《清明上河图·十三郎》,子源、菲菲/编绘,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9年1月第一版,108.00元
    《清明上河图·十三郎》的创作者子源大发奇想,将中国盛名的传世名画当作是图画书故事的插画,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李公麟的《五马图》、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郭忠恕的《明皇避暑宫图》、张先的《十咏图》等。甚至,故事中的人物也各有来头,通过创作者精心的安排与设计,整合这些搜集而来的“素材”,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虽然创作者组合了相当多的不同元素,不过在创作者的巧思设计下,故事与图的表现层次分明,一点都不紊乱,相当了得。该书也为图画书叙述找到了新的说故事可能。
    我们可以将这本图画书看成是另类的经典再现。经典经过时间长河的冲刷,历久弥新,但是时代不同,经典的再现必须考虑到符合时代的语言与创作方式。常见的经典再现手法,不外乎重新改写与重置,再邀请画家重新诠释,成为儿童读物。但是,《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让我们看到另一种再造经典的可能。光是故事背景的设定,便如此大费周章,但创作者子源还未满足,他认为图画书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才能成为一本动人的创作,由此,他选择了王采的传奇故事。五岁的王采过人聪明、神擒歹徒的故事,发生在《清明上河图》里,可真算是神来一笔。这本图画书是后现代拼贴的代表,它融合了许多元素,通过创作者有意识的安排与铺陈,使得所有的经典瞬间变为创作的素材,展现创作者的创作图画书的能量。
    经过创作者不断的发想,图画书样貌的可能性与演绎,开始有了许多不同的样貌与路数。中国的创作者已经开始自觉探求自身的文化与历史,开始向经典与传统取经,使用自身的文化元素演绎图画书,图画书的全球在地化已然形成。如何不再只是一味模仿西方的作品与创作思维,《清明上河图·十三郎》做了非常好的演示,无论是中国的传统“经折装”装帧手法,还是故事的选择、图画的风格,全部都是中国的元素,让读者看见一本不大一样的图画书。
    可佩的是,创作者花费八年的时间,不只重新临摹《清明上河图》的画风,为了让我们可以欣赏到中国的水墨艺术,他还在里头动了一些小手术,创造不同的惊奇,若没有作者说明,根本不会发现,可见创作者画技之细腻精巧。这本图画书宛若是一件艺术精品,可是价钱却非常便宜,读者可以轻松入门,孩子也可以在艺术的熏陶之下扩展美感经验,并且学会欣赏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之美。
    这本图画书看似是旧时代的产物,却处处有着新时代的新装,是一本富于现代气息的图画书。除了故事之外,它本身也是一本寻宝性图画书,大量的插图讯息,考验读者的眼力,等着读者发现其意义。孩子们可以在创作者精心绘就的画里头,了解宋朝的一草一木和文化。
    这本图画书集结艺术、知识、教育等功能,在图画书书海中独树一帜,令人称赞。也很高兴中国的图画书创作者能取材传统,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再演绎出属于中国的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