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杨清茨《玉清茨》:文化与心意共生的禅性

http://www.newdu.com 2020-02-17 文艺报 北乔 参加讨论

    写诗当属于意气之事,心生意,气凝神。诗,是心灵的隐约显影,关乎诗人的意气,以及日积月累的文化。杨清茨的诗,有其心灵与文化相互浸染所汇聚的意气,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绘画艺术为场域,讲究生活与意境的映衬,以禅性牵动人生哲学。她的诗重古典情怀蕴人间哲理,又十分好读,能够自在轻松地进入,又有探寻可感的幽径,有举重若轻之感。我们在读杨清茨的诗,同时也在读我们内心的图景。如此的画意诗情,是杨清茨诗歌的气质所在,也使她的诗辨识度很高。
    诗歌自然来源于激情和灵感的策动,具有独特的情绪。在杨清茨的诗歌里,我们发现这样的策动和情绪多半是深藏不露或经过了理性的淘洗,是一切尽在尘埃落定之后的重新叙述、梳理情理的步伐、回响灵魂的音节。可以想见,在创作中,她总是会先将自己置放于某种画面感很强的情境之中,而我们也被她引导入其中。绘景入境,为的是更为丰盈和精确的表达。在她的许多诗章里,心意是墨,一点点洇开,轻轻勾勒,云淡风轻,诗的重量恰恰在这“轻轻”之中或背后。这样的洇,从诗歌的标题就已经开始,诸如《流沙劫》《南风起》《江南惹》《画荷》《云山入画》等。这样的标题,其实是整首诗的基调,更是类似药引子一般的诗核。她的“气”以古典气质润泽当下呼吸,让我们可以感受到从传统一路走来的足迹和形神。新诗要突破,回望是必不可少的。真正的传承,当是“气”的贯通。比如古典的情怀、高蹈的精神,以及对于文字的敬重等等。对此,杨清茨找到了在当下与远古对话的方式。“功夫在诗外”,杨清茨喜爱古典文化,对书法和国画有理论上的见解和具体的创作,还涉足古体诗的写作。这是她的文化积淀,也是她诗歌创作最为重要的背景。这也说明,一个优秀的诗人,或一个向往优秀的诗人,除了诗歌天赋外,全方位地强化和提高文化修养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要点出杨清茨诗歌的一个关键词,我认为是“润”。她的语言是现代性的,但是将古意化入后的现代性。思考也是现代性的,同样也是以古典酵发的现代性。如此一来,她诗中的传统之力既无张扬的踪影又无孔不入。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水之润,光泽中有水之气性又有阳光闪现。水润之功,在于隐含之下,看似平和,却张力强大。这样的力量,以低调的韧性为主,润物细无声。杨清茨的诗,少有极强的对抗性或大悲大喜,内敛的同时,十分注重气息均匀,就像一条大河,看似平静,涌动的暗流无处不在、生生不息。显然,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种极为重要的品质。坐而论道,坐而品禅,无限的静之中拥抱无限的动。杨清茨将生命体验、内部思考、现实面貌、历史向度、文化精神等等泽润于心,泽润于写作,不是为了呈现而呈现,丰富思考的手段、提升思考的质量,才是她的用心所在。在她诗中体现的“禅性”,其实是一种我们身边的人生哲学。诗人将日常生活诗意化,诗意地栖居于日常生活,在这双向互动中,彰显美的细节,探索存在的意义。杨清茨对人与物、当下与历史、文化与心灵等诸多的关系很清醒。她的清醒,还在于对自己诗歌理想的认识和努力。这一切都艺术性地统一于她的文本之中,难以分割,如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圆,相对完整,自给自足。
    可以说,杨清茨《玉清茨》集中的诗歌创作,颇有江南之韵、古风之力、现代之象。这样的诗歌一直亲切地储存于我们的血液之中,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让诗与心灵、与文化一起回家,怀揣家的温暖和营养再动身踏上征程,这样的创作,其意义已经远远大于诗歌本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