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http://www.newdu.com 2019-12-26 文艺报 陆贵山 参加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实现了跨越性的历史发展,中国人民豪迈地进入了新时代。文艺事业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取得了大繁荣、大发展。创作、评论和研究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业绩斐然,需要认真总结。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新时代历史条件下当代中国文艺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给予了带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创造性的科学总结。这些讲话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发展,作为纲领性的历史文献,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对新时代新文艺的繁荣,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
    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首先强调文艺与新时代人民的关系。可以说,他的讲话是对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和如何为人民服务问题的历史性的新发展。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化和优化文艺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关涉到文艺发展的根本道路。人民需要体现文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高价值,是文艺的灵魂和生命之所在。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自觉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惟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的最大幸福。人民生活中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一旦离开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一定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为了人民,必须热爱人民。热爱人民应当具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历史前进的创造者。文艺创新,归根结底来源于人民,只有脚踩坚实的大地。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文艺创新的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深入人民、扎根生活,诚心诚意地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作家艺术家应当满怀激情地描写和歌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活动。要“带着心”“动真情”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要彻底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树立和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有利于培养现代化的人,确立人民的信仰,提升公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伦理道德情操,造就新时代的一代新人。生活中并非到处都是莺歌燕舞、花团锦簇,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还存在一些丑恶现象,污染和腐蚀人们的心灵。如果文艺创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就不可能鼓舞人民前进。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归根到底,要处理歌颂真善美和揭露假恶丑的关系。只有弘扬真善美,提升正能量,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学艺术作为精神事业,应当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培根铸魂是培真善美的根,铸真善美的魂。
    真善美不仅是艺术普遍永恒的母源性标准,而且全面深刻体现艺术的本质和功能,统摄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文艺研究的全方面和全过程。从创作对象方面说,文艺尤其要选择和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人物和事件;从服务对象方面说,文艺承担着推动和促进建构真善美的社会和培育真善美的人的神圣职责;从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艺术家,作为评论主体的批评家,作为研究主体的理论家来说,只有树立真善美的坚定信念,追求和赞扬真善美,誓做真善美的人,才能有助于文学艺术实现建构真善美的社会和培育真善美的人的历史使命。简言之,只有文艺工作者是真善美的人,才有利于表现真善美的人,才能有利于为社会培育和造就真善美的人。从真、善和美的关系而论,真是美善的基础。不真的善是伪善,不真的美是虚美。从真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而论,不真的意识形态是虚假的,甚至是有害的;从真与人生和社会的关系而论,不真的人生和社会是浮躁的,甚至是病态畸形的。因此,真实是艺术的生命。求真、向善、尚美,是作家、艺术家、评论家和理论家的基本素质。真是对人生真谛和社会真理的叩问,善是对真提出的道德要求,美是真和善相得益彰迸发出来的灿烂光辉。
    现实生活中,既存在着真善美,同时也存在着假恶丑。真善美和假恶丑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任何社会都有正面和负面,都有光明面和阴暗面。这是很正常的。作家艺术家可以歌颂真善美,可以暴露假恶丑,也可以表现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矛盾和对立、冲突和搏斗。应当鼓励作家艺术家正面表现社会生活和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的真善美,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提倡作家艺术家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假恶丑,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有利于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真是艺术的生命。真是善和美的基础。诚然,艺术需要虚构和想象,把生活真实转化为心理真实和情感真实。但这种高于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应当更深刻地反映社会的真理和人生的真谛,艺术应当表现真善美,揭露和批判假恶丑也是为了弘扬真善美;艺术应当表现光明面,揭露和批判阴暗面也是为了扩大光明面。笼统地不加分析地反对写阴暗面是不正确的。但对写阴暗面理应提出更高的要求,确立必要的原则和规范。诸如:不满足于罗列和展览假恶丑的表面现象,应当努力揭示滋生阴暗面的土壤和根源;坚定理想和信念,防止和克服阴暗心理;增强批判力度;给人以改变的希望,鼓起人们变革的勇气。只有反对造假的文艺,才能确立真意识,有利于建构真的人生和真的社会。
    真善美既是评价艺术的尺度和标准,也体现艺术的本质、功能、价值和作用。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文艺弘扬真善美,提升正能量,关键在于文艺队伍,在于作家、评论家、理论家树立和坚定真善美的信念。创作和培育真善美的人,有理由要求作家、艺术家、评论家和理论家诚实热情,德艺双馨,誓做真善美的人。
    加强和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应当努力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文学是人学”。写人的问题是文学的灵魂和核心。文艺的基本问题是和人的关系问题。文艺工作者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作家争做新人,塑造新人,才能有助于培育新人。我们通常说,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其实,那些干活的人和给力的人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些人的主体是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新人形象和英雄人物。真正意义上的新人的根本标志是改变旧环境和创建新环境。这种新人形象是具有“实践理性”和“实践力量”的人,是通过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改天换地,实现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一代新人。塑造新人形象,对推动历史的发展、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人形象不仅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同时是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代表,是先进的思想文化和高尚的伦理情操的代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塑造新人形象对完善人格、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对实现人的解放具有积极意义。
    担当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是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博,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文艺工作者应当自觉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同步,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当代中国向现代化前进的时代变迁、历史变革、社会转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新时代给当代中国的作家、艺术家、评论家、理论家提供的历史机遇,赋予他们光荣的时代使命。中国当代的人文知识分子作为具有现代意识的智者,不应当是现代化事业的局外人和旁观者,而应当是具有爱国志向和积极进取精神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顺应、描写和推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文艺是引领人民前进的灯火和鼓吹时代变迁的号角。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应当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评论家理论家应当立足体验、参与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国的地,只有眼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同时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我们才能为人类提供中国经验,我们的文艺才能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进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古老中国的深刻变化和中国人民极为丰富的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极为肥沃的土壤。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观。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的自觉的行为准则。要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当代中国作家的时代角色和历史使命是既要当好人类的工程师,又要像巴尔扎克那样,当好人类历史的书记官,为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立传,为人民立言立德,为建设者、创业者、英雄人物和新人形象塑像,为普遍百姓的生活开新天。当代中国作家应当效法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榜样,全景式和全过程地表现当代中国的时代变迁、历史变革和社会转型,这是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反映主旋律的、主流的、主导的、主潮的大叙事的作家作品并不多。只有大力塑造创业者和新人形象,才能唱响主旋律,才能展现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从正面、集中地、充分地体现推动历史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创造精神,才能使当代中国文坛的面貌和格局发生结构性和根本性的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