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不要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高尚,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人天生是软弱的,唯其软弱而尤能承担起苦难,才能显出人的尊严。这部作品的主人公经历了各种想得到的想不到的苦难,一生跌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然而他依旧活着,令人敬佩。 那片田地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扶着犁,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用尽全力的向前迈着步子。虽有正午的阳光笼罩着他们,但仍是透出了一丝丝的悲凉意味。这便是《活着》的开篇景象。作者使用对话记忆让主人公讲故事的方式写的这篇小说。男主人公便是那位老者许福贵。他是地主阶层的公子哥,本有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厚生活,但由于他迷上了赌博,将家里所有的财产输得精光。父亲因此被气死在了祖宅里,从此一家人开始了长达几十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从未下过田,但由于生活所迫,福贵不得不租田然后一点一滴的学起,终于尝到了劳动的艰辛;去城里给母亲买药,却被国民党当成壮丁抓走,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在他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一年以后的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母亲去世,女儿变哑,生活很是清苦,好在儿子一天天的长大,心里总算有了慰藉;然而,好景不长,最有前途的儿子因为抽血过多死亡,巨大的阴影笼罩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而后妻子、女儿、女婿、外孙一个个地离他而去,最后就剩下了那头老牛与他作伴。村里的人谁都知道,福贵的枕头底下压着二十块钱,只等他有一天死去了,用来买棺材下葬。 这是一个屡屡被生活打击的生命。每一个亲人的离开,都是锥心刺骨的痛;每一份温情的流失,便湮灭了一点心灵的烛光。更何况在他的一生中,所有的亲人都不在了,神经早已痛的麻木。但是还是要活着,为了肩负的职责,默默的承受一切风云变幻。命运的打击铸就了他坚韧的性格,让他勇于去扛起一切,面对着苍天,活着。 而家珍则是位温柔贤惠的善良女性。她是福贵去城里溜达时相中的姑娘,陈家米店的女儿,家珍是很眷顾这个家庭的,否则不会在许家败落之后不听父母的劝阻,毅然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回到了福贵的身边;在丈夫被抓期间,既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又要来回奔波以维持生计,让家人平平安安:她确实尽到了一个妻子的义务。同时,她也是有些软弱的,在猜出儿子去世以后,她对生命第一次表现出了绝望,用绝食的方式想要到阴间去陪儿子,去照顾那个在黄泉路上孤零零的灵魂。但是福贵告诉她,一个儿子走了,还有一个女儿,你若跟了儿子,女儿该怎么办?前思后想,家珍终究是从绝望的深渊里回了过来,尽心尽力的关注女儿的成长。直到女儿难产身亡的消息传来,这位母亲再也经受不住打击,在丈夫的怀里沉沉睡去。只留下了那句话语:“这辈子嫁给你,我从没后悔过,我知足了,现在我要去照顾一双儿女了。”看到这一句,心中有一种难言的悲凉,尤其是家珍去世时的那一段描写:福贵只是觉得家珍的身体在一寸寸的凉下去,先是手和脚,然后渐渐蔓延到心脏。福贵用手死命的捂住妻子的心口,想用自己的温度延缓这种冰凉的扩展,可是她的身子还是静静的凉下去,一只手的温度怎么敌得过死神的召唤。 凤霞,是福贵和家珍的女儿。五岁之前她过的是富贵人家的生活,可是由于父亲的不争气,家产被他败得精光,她就成了穷人家的孩子。那一次害病因为无钱医治,彻底不能说话,漂亮的女孩成了哑巴;也是因为贫穷的家境,她还有过一次被人领养的经历;长成人后好不容易嫁了人,过了一年被人宠爱的幸福生活。可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医院的设备条件太差,难产让这个苦命的女人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凤霞的死是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如果没有那十年动乱,所有人的命运都还不至于是后来那个样子。她活着延续了她父母的生存意志,她走了,连母亲的生命也一并带走了。 有庆,是福贵和家珍的儿子。从小就很懂事乖巧,因为家境不好,有庆就养了两只羊以补贴家用。底磨得太快,他就赤着脚上下学。他的体育教师还在福贵面前夸过他,说他将来一定是位优秀的长跑运动员。可是县长夫人难产,医生害怕救治不过来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就狠命的抽血,导致有庆失血过多,八九岁的孩子也一去不复返了。有庆的死带有一点官僚色彩。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曾给整篇小说都增添了几分动人的颜色,没想到竟是这种结局。 读完这本小说,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但它没有断,是多么坚韧与顽强。 小说的结尾是这样:我抬头看天,黄昏即将转瞬而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大地袒露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的儿女回家,土地召唤者黑夜来临。看完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就像墙角摆的玻璃花瓶般说不定那一天就碎成千片万片,找不到原来的模样。不经意间幸福和美好便擦肩而过,悲苦和失望接踵而来。面对困难,真的就应该如福贵一样,坚强的承受一切,用满心的爱和责任去承担,去领略苦中的甜,去接受命运安排的一切,去坚定活着的信念。 《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楚,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该便是生命的力量罢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