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作家现在时”卢一萍访谈

http://www.newdu.com 2019-12-02 《小说月报》2019年第12期 newdu 参加讨论

    
    卢一萍,1972年10月生,四川南江人。1990年3月入伍,历任战士、边防排长、文化干事、新疆军区文艺创作室创作员、成都军区文艺创作室副主任,2016年退役,现任《青年作家》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白山》《激情王国》《我的绝代佳人》,小说集《帕米尔情歌》《天堂湾》《父亲的荒原》《银绳般的雪》,散文集《世界屋脊之书》,长篇报告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天堑》《祭奠阿里》等二十余部。曾获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五个一”工程奖、天山文艺奖、四川文学奖、上海文学奖等奖项。《白山》曾被评为“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小说”。
    问:小说月报
    问:请您描述一下手头刚刚完成或正在进行的作品。
    卢一萍:我正在为一部描写我故乡米仓山的长篇小说做准备,收集素材,设想其中的人物,以及我想要使用的叙述语调。
    问:您开始小说创作的动力或者灵感来源于哪里?
    卢一萍:来自我自身的经历。从1998年到2008年,我曾在西部漫游;我在军队工作过二十七年,遇到和听说过不少有意思的事。这些事埋在心底,但在某一天,它会萌芽、生长,长成一篇小说。
    问:自己作品中有哪一部,因为创作过程之难忘,让您对其有特殊的感情?
    卢一萍:应该是长篇小说《白山》。我曾在西北边关采访半年时间,积累了很多素材,但很多年来,都没有找到使用它们的方式——也就是怎样使这些素材通过我的创作,具有文学性。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医学杂志上看到一个人如果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中生活得太久,血红蛋白会发生变异,导致皮肤变蓝。我想,我笔下的主人公凌五斗如果成为一名蓝色的士兵,这个人物形象应该是独特的,心中顿时豁然,那些素材也就一下活了。
    问:在您评价作家的私人尺度里,最看重的是哪一点?
    卢一萍:对世界怀有悲悯,对文本能进行持续地、勇敢地探索。
    问:是否有一部文学作品,曾让您感叹:如果它是由我所写该有多好?
    卢一萍:《红楼梦》。
    问:您如何看待小说与“非虚构文学”的关系?
    卢一萍:我的“虚构”大多来自“非虚构”,也就是我当年所写的那些报告文学。我采访了大量的人,去了很多地方,我当时在军队,那是我接触现实的途径。我有很多采访资料都没能用完,最后,它们有一部分变成了“虚构”作品。
    问:您是否有固定的私人写作习惯?
    卢一萍:只要在家,我每天早上大多七点起床,先打开电脑,然后洗漱、吃早餐,再然后就在电脑前坐着,有时会写数百字,有时电脑屏幕会一片空白。我写了小说会放一段时间,这期间我会不时修改,给杂志社前,我会朗读一遍。默读和读出声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朗读需要叙述语调的和谐与准确。
    问:请描述一下您与现在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关系?
    卢一萍:我喜欢成都这座城市。因为在这座城市的公园里,有许多白首相牵的老人。但我落户在新疆哈密。因为我在新疆生活过二十余年,我的写作也大多是以新疆为背景的,所以我希望用这种方式与它产生一种不离不弃的关系。我每年都会回哈密小住。成都庞大繁茂,哈密偏远荒芜,它们是世界的两极。但在我心里,它们都是世界的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