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建构新时代文艺评论形象(2)

http://www.newdu.com 2019-11-15 文艺报 刘金祥 参加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明确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包括文艺评论在内的整个文学艺术,在新时代肩负着启发人、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的重要责任与重大使命,可以说文学艺术是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精神基石和文化根基。新时代文艺评论是一种寻绎索解文艺创作的人文要义并从现代化这一深广层面赋予文艺创作以新的素质的学术研究形态,其职能绝不仅仅是对文艺作品文本进行思想阐释和艺术鉴赏,它还涵括对作家艺术家的创作趋向、读者的美学接受水平、文艺理论体系构建的经验基础、文艺史编写中的作品定位等文艺本体问题进行总体估量和具体言说。换言之,我国文艺评论要想走出当下困境,既需要国家有关方面尽快改善以确立科学创作观和正确审美观为重点的整体人文环境,也需要文艺评论家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增强时代观念和主体精神,还需要文艺评论界以建立科学的审美标准和评判标准为主旨,营造健康学风和健朗文风;更需要文艺理论界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经济的内在联系,顺应新时代我国文艺发展迁变的总体趋势,立足优秀本土文化,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在此基础上努力建构一个对传统文化遗产和美学范畴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文艺理论阐释系统。作为构建这一系统的主体,当代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应从自我反刍、自我检省、自我超越开始,针对文体边界模糊、文本多重隐含、当下审美转向、文艺界杂语共生等弊端和乱象,把文艺评论纳入传统文化研究的范畴,使二者在厘定价值取向和确定审美标准上结盟携手,努力从根本上使文艺评论摆脱自我欣赏、自我循环的窘境与怪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新时代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标准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借助文艺作品接通昨天、洞察今天、预约明天的时代。建构新时代文艺评论阐释系统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起实现思想、审美、情感有机融汇的,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学理性文艺评论,借此重构文艺评论在作家和读者中的尊严和声誉。从技术操作层面来看,当前应注重把握以下四点。首先,应把媒体宣传与文艺评论严格区分开来。在新时代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文艺的创作手段、传播媒介和接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报刊等传统媒体,还是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介,为文艺评论繁兴提供了广阔空间,为探索文艺发展规律、推介精品力作、提高鉴赏水平、修正不良倾向提供了多种机缘。但必须认清各类媒体的发声助力,只是一种不提供价值判断和审美认知的舆论推介,绝不能完全替代作为理性表达的文艺评论。文艺评论文章的出笼问世,既需要评论者在沉稳平和心态中阅览文本、研磨视角和提炼观点,也需要文艺评论家结合当下审美趋势和征兆,以开放姿态融入“互联网+”等新媒体语境,同时积极研究和利用新媒体,引领网络话语权,打造和构建线下和线上、现实和虚拟相结合的全方位文艺评论平台。如果希望文艺评论立马跟进、迅速发声,那么文艺批评就不可避免地走向急功近利,不可避免地出现功能性缺失和结构性紊乱。其次,文艺评论是一种理性阐释而非感性裁断。尽管我国已经进入思想观念新变和人文环境焕然的新时代,但无论是读者观众还是传媒记者,总有一些人以为文艺批评就是简单的是非判断与好坏裁决,就是世俗层面的高下鉴定和优劣甄别,以至于目前一些媒体上个人呓语般的“热评”“酷评”铺天盖地,这些宣泄情绪的“热评”“酷评”把文学艺术这一深奥复杂的人文现象加以浅显化、简洁化乃至粗鄙化,坠入思想的冰窖和精神的黑洞。而事实上,文艺评论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的学术文章一样,需要的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以理服人的严密论证和逻辑推断,无论是阐释作品思想内涵还是分析文本美学特征,都是文艺评论家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悟,是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精深观察、深切感知和独到分析,是他们以高昂的激情、超拔的智慧和敏感的心灵所进行的二度创作,一切缺乏人文底蕴、人文理想和人文情怀的世俗化理解,都会使文艺评论变得观点平庸、思想灰暗、语词晦涩和概念扭曲,都会使文艺评论走入以述充评、文不逮意、褒贬失当、结论偏颇的歧路,进而逐步走向枯萎与凋谢。第三,文艺评论应力求客观公允而非主观臆断。文艺批评的公允性和说服力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和理性评估基础之上的,它生成于一个健康的文艺生态环境之中,任何一个文艺评论者既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罔顾事实、胡乱编造,也不能为了迎合市场需要而穿凿附会、哗众取宠。近年来,文艺评论生态总体上与昔日相比发生了根本好转,但仍然存在着或故作惊人之语或乱和稀泥的现象,文艺批评一旦放弃了褒优贬劣、激浊扬清这一基本职能,无疑就会落入偏见和成见的泥沼,难以成为新时代文艺百花园的建设者与守护者。第四,文艺评论需要找准揭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优秀的文艺评论家都应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判断力、甄别力和表达力,都应以开阔的文化视野围绕优秀作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深度剖析,都应紧密结合时代、特定情境透析文艺作品,而不能用文艺作品去附会时代附庸时代。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剖析了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的内在关系,明确阐释了新时代文艺评论的价值取向,郑重厘定了文艺评论的评鉴标准,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文艺批评的内涵和界域,并真诚地期许“有了真正的批评,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新时代文艺评论的持续健康发展,如同一部恢弘和谐的交响乐,需要多种乐器的合奏和多个声部的共鸣,绝不意味着仅靠上述四维的美妙发声,文艺评论就成为众人交口称颂的华章金曲,就完全能够走出目前困境。但假若能够沿着这一方向加以改进和修正,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重塑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声望与形象,而且对整个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也将有所裨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