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倾力彰显文艺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2)

http://www.newdu.com 2019-10-15 光明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扎根生活沃土成为普遍共识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冯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有效解决美术创作中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五年来,中国美术家协会通过组织实施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工程,集中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努力筑就中国美术高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等展览的成功举办,催生了一批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鲜明体现了美术工作者推动中国美术由“高原”向“高峰”迈进的勇气与决心。
    正在进行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整体上具有正能量和精气神,鲜见消极、缺乏生活、无病呻吟和小格局的作品,或者只谈技术不谈思想的作品。美术家们正通过自身的努力,以作品更好地表现新时代各民族、各行业呈现出的新面貌、新风尚和新景象。从这些创作实践中不难看出,脚踏坚实大地、扎根生活沃土已经成为当代美术创作者的普遍共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抒怀是五年来美术创作的一个鲜明标识。面对如火如荼、生机勃发的改革实践,美术工作者走出画室、走近人民,到改革开放第一线、经济建设最前沿、社会生活最基层,感受百姓生活,观察社会风貌,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升华人生感悟,拓展创作视野,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只要读懂读透生活和艺术两部大书,真正做到“身入”“心入”“情入”,学会发掘生活中的闪光点,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实践中发现创作主题,找到创新灵感,深刻反映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时代的精神追求,就一定能创作出代表时代高峰的美术精品。
    主旋律更加响亮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作曲家 关峡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现阶段文艺面临的问题找得准、抓得准,对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看得透、分析得透。五年来,文艺领域出现了新气象、新面貌,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为人民提供的精神食粮更加丰富,向世界展示的中华文化魅力更加多彩。
    五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历史使命,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守正创新,倾力彰显文艺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着力提高作品的思想深度、艺术高度,创作出了一批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比如说,中国交响乐团建立8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基层联系点,多次组织作曲家深入边远地区进行采风,乐团从机制上有力保障推广中国交响乐新作品的运营平台,推出了《哈尼交响》《南音交响》《浦东交响》《钱塘江交响》等优秀交响乐音乐会。我个人的创作热情也被激发出来,创作了管弦乐曲《花山歌潮》《新时代的荣光》、交响音画《钱江潮》和民族歌剧《蔡文姬》等作品,还在复排民族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剧组中担任音乐总监。
    新时代,我们要按照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好原创作品。交响乐的特质就是共鸣、共振和欣赏回味,共鸣产生共振,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思想和情感的震撼与升华,触发深邃的思想激荡与精神振奋。虽然交响乐是外来艺术,但是只有民族交响乐才能够把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再用交响乐的方式推向世界,去影响外国听众。一个民族的交响乐艺术要实现持续繁荣,就应该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作品,仅仅演奏别人的作品是永远建立不起自己民族交响乐学派的。而好的作品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感情、有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今后我们在交响乐艺术生产的创作、排练、演出等诸多环节中,有必要调动音乐家最大的积极性,富有成效地开展创造性工作,让交响乐这门艺术形式释放出更大的芬芳魅力,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矢志为时代放歌
    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刘兰芳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激励引导我们广大曲艺工作者,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不忘初心,守正创新,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曲艺事业新辉煌。
    2017年,我们决定创作评书《抗日英雄杨靖宇》。为深入了解他的英雄事迹,我们走进白山黑水,尽最大努力去感受他当年坚持战斗的恶劣环境。一路走来,收获一路的感动,时常流下热泪。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和我的团队完成了60集长篇评书,并在全国100多家电台播出。2018年,我们又走进湖南湘潭,来到了彭德怀元帅出生和战斗过的地方,查阅了大量资料,特别是熟悉了他在抗美援朝时的经历,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66集长篇评书《彭大将军》,也在全国上百家电台播出。今年,我们应江苏沛县邀请,刚刚创作完成78集长篇评书《大汉刘邦》,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创作和实践,我深切地认识到,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2018年,我还参加了全国道德模范故事巡演,走了十多个省市,演出30多场。我讲的故事是《大孝惟忠》,说的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为了制造核潜艇,他隐姓埋名三十载,家人开始都不理解,直到30年以后,才知道他为国家建造潜水艇立下大功。黄旭华回到家中,见到母亲说:“孩儿不孝,没能在您膝前尽孝。”母亲说:“不!你对国家的忠,就是对为娘的孝!”每次演出这段评书,我都止不住流下热泪,观众也都在擦拭眼睛,我想,这就是中国精神。
    而今,我已年过七旬,但浑身依然是劲儿。我还要继续发挥余热,继续创作,深入生活,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