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社会现实,这是70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学术体系建设的思想基础。文化管理与科研部门在课题组织、传播平台、体制建设、资料编纂等方面,积极组织策划,开创崭新局面,这是70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学术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遵循学术规律,整合学科优势,夯实研究基础,彰显学术特色,这是70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学术体系建设的重要收获。总结历史经验,中国文学研究学术体系建设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走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道路。 关键词:中国文学;学术体系;70年;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我们在总结新中国70年中国文学研究辉煌业绩时,不仅仅是在改革开放40年基础上再简单地往前推30年,而是要探究其更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把70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甚至还要上溯100年,才能完整准确地勾画出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走过的历史进程,才能全面深刻地阐释出中国文学研究70年学术体系建设的时代意义[1]。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社会现实,这是70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学术体系建设的思想基础 文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同时,马克思主义也为文学研究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100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经历了从理论探讨到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可以指导、解答中国的现实问题,这已为历史事实和社会实践所证明。同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为中国文学研究指明方向,并据此认识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也为近百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实践所证明。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10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迫切渴望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更需要思想的蜕变、理论的创新。用什么样的理论引导我们的发展方向,这是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也是决定中华文化基本走向的核心问题。 19世纪末,在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已经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文化危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激起了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强烈民族意识。一时间,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法国大革命思想、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以及俄国革命思想等先后在中国登陆。在众多思潮中,进化论对当时思想文化界的影响最为强烈,其积极意义不可否认。但是,进化论并不能为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复杂问题提供合理的解释。恪守进化论的观点,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在理论探索过程中,中国文学研究工作者逐渐从“进化论”质变到“反映论”,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 郑振铎是新文学运动中“文学研究会”的发起者之一,他将“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原则带到文学研究活动中。后来,他逐渐放弃了早期接受的进化论思想,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角度理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阐明文学史的意义。在他的主持下,文学研究所明确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对中国和外国从古代到现代的文学的发展及其主要作家主要作品进行有步骤有重点的研究、整理和介绍”的建所方针和任务,在文献资料整理、文学史撰写、教材编写、学术著作译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既接续“五四”时代对旧文化“从何处来”的追问,也对新文化“往何处去”做了明确的回答。 美学家蔡仪在上世纪40年代就发表《新艺术论》《新美学》等论著,以“反映论”与现实主义为核心主张,倡导在文学研究中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原则和思想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美学理论体系建构中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他主编的《文学概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规范的高校文科教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专著。在他的影响带动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与传播,成为文学研究所的学术传统,出版了《文学原理》系列专著,包括《发展论》《作品论》《创作论》以及《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史》等,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深化。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文化研究,包括文学研究在内,应当以此为研究重点,探索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这样的思想方法,主要由文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参加编写的《中华文艺思想通史》,没有简单地用政治制度史来划分文学思想史的发展阶段,而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在探讨文学艺术发展内在规律的同时,注重把文学史与社会史研究结合起来,把各个不同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突显出来,将各种社会形态转变的内在原因以及过渡时期的历史特点呈现出来,从而揭示出决定不同时代文学艺术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当今,信息技术高歌猛进,各种新媒体不断翻新,由此催生出许多新的文学现象和新的研究课题。中国文学研究如何顺势而为,如何在市场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所有这些,都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亟待解决的问题。 纵观70年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由新世纪再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应对挑战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文学研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守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必须立足于中国当代现实需要,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