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一大堆。 其实说的是新事。是现在的事。或者说,是现在的人面对旧事。 现在的人,想法总是太多,总想要到旧事里翻出点新花样来。 关于许多旧事,我们并不是十分确切,常常不敢肯定什么,许多旧事是从文字记载中翻看到的,许多旧事是从口头传说中流传下来的,并不是今天的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们没有历经过旧事。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去想象和弥补旧事中的缺憾和断裂,于是,旧事和新事,就纠缠在一起了,它们互相作用,有了化学反应。 比如说旧宅吧。 我曾经在苏州住过好几处老宅,不同的老宅,有传统的苏式老宅,也有民国时期的建筑,前不久火了的《都挺好》那个同德里,就是我小时候的家,他拍的是7号,我家在隔壁,6号,房子格局一模一样。 老宅情结一直在我的心底深处,我不光写老宅,关于老宅,我还有其他的梦想呢。忽然有一天,历史烟云中的、童年记忆中的、文化沉淀中的老宅,它突然就来了,那一天我看到微信朋友圈里有一条房屋信息,苏州有一处名人故居出售,而且价格出奇的可以接受。 难道,梦想中的老宅,真的就这么来了? 当然了,这个出奇的可以接受的价格,是因为它不是真正的房屋买卖,而是出售的房卡,没有产权。其实你退而一想,房卡也好呀,有了这张房卡,至少意味着这个老宅可以一直和你算一家,搞一个茶室,搞个独一桌,苏州茶,苏州菜,呼朋唤友就来了。 赞。 当然我得先做功课,看看房卡房的政策,一查之后,顿时泄气,我们家的情况,不符合购买房卡房的条件,除非把自己住的房子卖掉。那是要干吗呀,作吗?房子卖掉,住哪里去?住老宅吗?老宅可不是用来住的,它是用来寄托的,呵呵。 于是这个事情就这么迅速地结束了。 不见得哦,心里还是惦记着的。 不久又因一个偶然机遇,听说这个房屋买卖信息是不准确的,中介出售的那一处,并不是名人故居,是名人故居旁边的一座房子。 原来是一场有预谋或无预谋的乌龙。 现在应该将它从我的心中干净彻底地排除掉了。 可是有些东西是排除不掉的。 于是就有了旧事一大堆。围绕一座旧宅,出现了很多关心它的人,七扯八拉的话题,都离不开一个愿望:老宅是名人故居。 老宅究竟是不是名人故居,其实无关紧要,无问西东,无谓真假。总之,历史就在大家的或真或假,或可靠可不可靠的叙述和回忆中展开。 不执着于真与假,不纠缠于虚或实,文学作品本身就是虚实结合的产物,它既是“真”的又是“假”的。 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触摸到历史的毛茸茸的温度和现实的火辣辣的伸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