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从回鹘文学看回鹘与丝绸之路(2)

http://www.newdu.com 2019-09-09 中国社会科学网 热依汗·卡德尔 参加讨论

    二、回鹘与河西走廊 
    公元840年,漠北回鹘汗国发生了毁灭性的天灾和人祸,在经营了96年之后轰然倒塌,并被迫举族西迁。西迁回鹘人分三支,其中一支进入河西走廊一带,随后以张掖为中心建立了甘州回鹘汗国。
    甘州回鹘汗国时期(9世纪中后叶至1028年),正处中国历史的一个动荡时期。先是五代十国,继之宋朝建立,然后接着又是辽、金和西夏的崛起。中原纷争,河西走廊乘机群雄并起。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要冲,商贸发达、经济繁荣。千百年来,东西方民族穿梭往来,在互通有无交换商品的同时传播了不同的文化,逐步形成了以凉州、甘州、肃州、沙洲为中心的豁达宽容的多样性城市文化,回鹘人很快便在这里获得了新的生存机会。
    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痛教训之后,迁徙到河西走廊的回鹘人开始小心地舔舐创伤。已经信仰摩尼教的回鹘人在心底里祈求光明之主的护佑:
    永恒的明使,高贵的天神
    请你们救救明群吧!
    清醒的牧羊人、监管者
    是可爱的羔羊的疼爱者。[9]
    回鹘人希望摆脱命运加在头上的阴霾,很自然地把精神投入到摩尼教的光环之中,希望在光明之源摩尼教那里寻求精神的归宿:
    你保护了我们的身体!
    请你拯救我们的灵魂!
    我们向光明之神,
    祈求幸福。
    愿我们无灾无难!
    愿我们生活幸福![10]
    与此同时,回鹘人对河西走廊的多样性文化进行甄别,特别是仔细体味盛极一时的佛教精神。这体现在一首《三宝的描写》诗歌中。这首诗这样写道:
    1 有个叫做“三宝”的词,
    不知应该如何释之。
    (佛)不由男奴、女仆所生,
    不因静虑而感到悲伤,
    不经乞食而得到报偿。
    为(法)奴、法兄之福,
    在空虚、坎坷的(?)地方,
    正在上下不安地逃亡。
    2  (法)在有功德的事业之力,
    在先前法师的这些话里,
    在穆斯林大食之事,
    不知是否(还)在于先前有报之善事。
    3   (僧)在难得的人道,
    在做功德,哪怕是微不足道,
    在译八千经的酬报,
    在应去无数次的事业之道。[11]
    这首16句诗文是在莫高窟北区发现的回鹘文文献。有意思的是,这篇回鹘诗文是写在一件叙利亚文景教文献的第二页上。这件景教文献的内容是《旧约》摘录。从诗文的内容上看,应该是研读了《旧约》摘录后的心得体会。似乎诗文作者由景教联想到佛教和伊斯兰教,并试图概略这三种宗教的基本精神。这说明丝路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促使回鹘人思考不同宗教的基本精神,以寻求彼此的和谐共生。
    甘州回鹘逐渐对盛行河西走廊的佛教产生兴趣,并产生大批信徒。宋人洪皓在《松漠纪闻》中曾有这样的描写:回鹘“奉释氏最甚,共为一堂,塑佛像其中,每斋必刲羊或酒,酣,以指染血涂佛口,或捧其足而鸣之,谓为亲敬。”[12] 甚至在《宋会要》中还记载了200多回鹘僧在乾德四年(966年)前往天竺取经。[13]
    随着对佛教经典的关注与翻译,回鹘人也把目光投向印度的英雄史诗《罗摩衍那》。一件弥足珍贵的回鹘文写本,正面为回鹘文佛教徒忏悔文,背面则抄写的是罗摩的故事:
    这名死敌(指十头魔王——译者按)顽劣至极,荼毒生灵,将那些已故去的可爱的先人,[不管]年老的和年轻的,强壮的和羸弱的,及[那些]……的人们,不管是向善爱施的权贵,还是富人与穷人,所有的生命他都毫无区别地予以毁灭。罗摩、罗什曼那等英雄,将死敌……一个不剩,悉数予以歼灭。[14]
    这些印度文学作品,通过回鹘文翻译而在回鹘社会传播,不仅促进了回鹘社会的良性发展,而且唤起回鹘人对新领袖的期望,期望他能够珍爱自己的族胞,带领族人在新的土地上获得发展:
    你是我们强大的大王,
    你像金块一样圆满,
    你像圆柱一样壮观,
    是我们高贵的贤王。
    把大众平民百姓,
    在你宽大的怀抱,
    在你长长的衣襟,
    你时时看护关照。[15]
    甘州回鹘佛僧在沙洲佛教胜地敦煌获得了更多的进修与交流机会,回鹘可汗以及贵族也渴望通过拜祭和捐建千佛石窟而受到佛祖的眷顾与护佑。在沙洲敦煌石窟、西千佛洞和瓜州榆林石窟,至今保存有许多回鹘王子礼佛图、回鹘公主礼佛图,以及许多回鹘供养人画像,印证着回鹘人对佛的礼拜。
    随着佛教在回鹘社会的传播,佛教徒逐渐取代摩尼教徒而对回鹘社会发生影响,并代表甘州回鹘可汗前往沙洲归义军政权、吐蕃、西夏、辽、金,以及中原宋王朝展开外交活动。杨富学教授曾在《佛教与甘州回鹘之外交》一文中指出:“由于宗教信仰相同,回鹘佛教僧使在中原地区的活动空间会比摩尼教僧大得多,更便于与崇奉佛教的中原王朝的封建统治者进行沟通与交流。”[16] 而甘州回鹘与沙洲归义军节度使曹氏家族的联姻,则巩固了河西走廊稳定的政治格局,保证了该地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的健康而稳定的发展。
    甘州回鹘汗国存在了200多年,其相对温和的政治品性对河西走廊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回鹘人善商,甘州回鹘汗国利用河西走廊的特殊丝路贸易通道积极发展经济,并努力消除吐蕃和西夏对丝绸之路的阻断干扰。宋代鄱阳人洪皓在他的《松漠纪闻》中曾有这样的描写:“回鹘自唐末浸微……甘、凉、瓜、沙,旧皆有族帐,后悉羁縻于西夏……多为商贾于燕……尤能别珍宝,蕃汉为市者,非其人为侩则不能售价。”[17] 说明当时回鹘人在宋、金、西夏、吐蕃,以及中亚各国的贸易往来中,充当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丝绸之路的畅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到了元代,虽然甘州回鹘汗国已经消亡,但是回鹘人在河西走廊的影响依然持续。1275年,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后代都哇,在成为察合台汗国可汗后,不愿服从元朝忽必烈的节制,发兵12万围攻元朝的睦邻高昌回鹘王国。高昌亦都护巴尔术阿而忒的斤为了维护元朝的统一而英勇战死,其子纽林的斤率部突围,东撤到凉州(武威)永昌府,并以永昌为临时王庭,节制河西走廊回鹘人的同时遥领原高昌地畏吾儿人。1308年,元武宗任命纽林的斤为畏兀儿亦都护,并赐“亦都护”金印。1311年,元仁宗即位,又任命纽林的斤为高昌王,赐“高昌王”印。1318年,纽林的斤去世,长子帖木儿补花继位。1328年,元文宗调帖木儿补花进京辅佐朝政,其高昌王、亦都护一职由其弟担任。元文宗为表彰帖木儿补花及其祖先的功勋,诏命制作《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现藏甘肃省武威文庙),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受诏撰文。虞集从漠北畏吾儿缘起说起,在历数回鹘人帮助唐朝剿灭安史之乱、帮助成吉思汗征伐天下等功绩后称赞道:
    大夫嗣德,克敬以让。三命弥恭,世爵用享。佩玉琼琚,靖共以居。躬行孝严,服御不谕。肃肃雍雍,有察有容。亲亲尊尊,允德允恭。天子还归,大义攸征。大夫在行,民性以定。既安既宁,治久告成。[18]
    在永昌还遗存另一块正面汉文、背面回鹘文的石碑《大元敕赐追封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铭》。这个西宁王忻都是原高昌回鹘王国的将领阿台不花的后代。阿台不花随纽林的斤率部迁到凉州永昌府后,一直辅佐高昌亦都护,其子孙忻都、翰栾承袭其职。忻都死后葬于永昌府石碑沟。忻都的儿子翰栾在元惠帝至正年间任中书平章政事,为了表彰翰栾家族辅政有功,元惠帝追封翰栾之父忻都为西宁王,并立《大元敕赐追封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铭》(现存甘肃省武威永昌镇)。碑文叙述了翰栾的父亲忻都公及其先辈“居官治世,克尽乃职,兴利去害,屡献嘉谋”的丰功业绩。
    随着历史的更迭与变换,曾经对河西走廊政治、经济、文化发生过重要影响的回鹘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中一部分回鹘人进入西州与那里的族人汇合,一部分与藏族、蒙古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裕固族,并以新的姿态开启了新的民族历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