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表达过一个有意思的观点:“书籍将要消灭建筑”。不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世界文学》前主编余中先看来,也恰恰是他的这部名著,最终证明了书籍和建筑之间可以相互成就。 在上海图书馆日前举行的一场名为“《巴黎圣母院》与巴黎圣母院”的讲座中,余中先分析了雨果这一观点的由来:雨果认为,从人类的原始时期直到15世纪,建筑艺术是人类社会的“大书”,是人类发展各阶段表达力量和睿智的主要手段。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梁、柱、墙、板和屋顶等,人类把自己的思想融进这些“词汇”书写了建筑这本“大书”,因此建筑物承载着当时人类的文化和历史。但是随着印刷术和书籍的普及,承载人类历史文化的主要手段变成书籍了,雨果因此担心,“书籍将要消灭建筑”。他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印刷术的发明是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代人的思想不再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材料来写,哪怕是用石头写的十分坚固持久的著作,也将让位给用纸张印刷成的更加坚固更加持久的著作……它表示一种艺术将要推翻另一种艺术,它的意思是说:‘印刷术要消灭建筑艺术。’”最后,雨果得出结论:“自从发明了印刷术以后,建筑艺术就逐渐变得枯燥无味,日益衰老和剥落。” 在余中先看来,每一代文化人,都会担忧传统的艺术样式和媒介会被后来者取而代之。在雨果那个时代,人们担心书籍消灭建筑,现当代人则担心广播、电视、电影会消灭书籍,互联网会消灭阅读。但是事实上,《巴黎圣母院》并没有消灭巴黎圣母院这栋建筑,恰恰相反,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先有小说,再有建筑”,许多游客去法国参观巴黎圣母院时都会想到,自己是否需要看过小说才出发,或者参观回来后补上功课阅读这本小说。 联系到今年4月震惊世界的巴黎圣母院大火,余中先认为,即使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倒塌,或者外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只要读者看到《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那么这栋古老建筑的样子就还在,“巴黎圣母院的魂就还在”。他因此得出结论:书籍与建筑之间并没有“一个消灭另一个”,反而发生了某种对调的关系,出现“一个养育另一个,一个促进另一个,一个繁荣另一个”这样的状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