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刘尊总是笑脸盈盈的。他们聊课业、聊学习中的困惑、聊成长的快乐……更多的时候,大家在一起学唱唐诗,以音乐的形式去探索诗歌在简洁形式中表达的丰富含义。 近日,北京电视台《风华少年》北京石景山实验小学专场在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播出,近百名小学生参加了录制。孩子们的朗朗歌声表达的是对旋律优美的古诗词儿歌的由衷喜欢,更是对刘尊3年来致力于为唐诗谱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肯定。 缘起—— 让孩子有歌可唱、有好歌可唱 《绝句》《登鹳雀楼》《凉州词》《采莲曲》《咏鹅》……当晚的演出中,孩子们通过独唱、对唱、合唱、歌伴舞等形式,演绎了刘尊作曲的《唐诗三百首儿歌》中的作品。北京石景山实验小学校长李晓军表示,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目前,学生们主要通过背诵、朗读的形式进行学习,相对单一,不容易理解,而通过歌曲的形式学习古诗词,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其留下深刻的记忆。 谈起为唐诗作曲的缘由,刘尊记忆犹新。“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常常看到孩子们在模仿成人唱歌,这些歌曲大多不适合孩子,尤其是歌词的内容。”刘尊说,和孩子们接触得越多,为他们写歌,让他们有歌可唱、有好歌可唱的想法就越强烈。后来,刘尊找到了为唐诗谱曲这一方式。 20世纪初,在我国新式学堂上就有“新学堂歌”的出现,李叔同的《送别》就是传唱至今的代表作。“古人当年以吟诵的形式表现诗歌,其中,‘吟’就是指有音的高低、虚实、强弱、长短和感情色彩的融入,也就是有着音乐的属性和特征。而如今,诗歌之所以只能以朗读、朗诵的形式进行,就是因为当时没有更好的音乐记录形式,如准确地记谱、录音等方法和条件,只能用文字的方式记录和传承下来。”刘尊说,也许以“吟唱”的方式,更能还原古人用诗歌抒发情感的本真。 这样的念头一旦出现就“一发不可收拾”。从2016年初开始,刘尊埋头于《唐诗三百首》的儿歌创作,力求做到每一首唐诗的曲调都符合孩子们的特点和审美需求,且易于传唱。 创作—— 与古人的隔空对话 完成唐诗的作曲,渐渐成了刘尊的责任和使命。他的办公桌上、车上、床头、书包里都会随时备着纸笔和一本《唐诗三百首》,只要一有空闲,就投入到为唐诗的作曲中。这项工作逐渐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刘尊说,为唐诗谱曲是与古人隔空对话的过程。 在音乐设计上,《唐诗三百首儿歌》大多清雅质朴、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易于学唱和传唱;在音乐编配上,除了突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音色外,还大量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使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正如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助理兼副秘书长木汀所说,通过唐诗和儿歌结合,音乐和中华文化经典将会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 推广—— 将精力花在“中国新儿歌运动” 2018年12月举办的中国国际音乐产业大会上,公布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出的列入国家音乐产业优秀项目的35个音乐产业项目,由刘尊发起的“中国新儿歌运动”及其专辑名列其中。 在推广“中国新儿歌运动”的路上,刘尊步履不停。目前,《瑶瑶领先》《新时代、新儿歌》两张专辑唱片出版,《唐诗三百首儿歌》唱片的录制工作即将完成,多首原创儿歌已经开始在校园中传唱、在电视节目中频繁出现,有的已经走出国门,唱到蒙古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同时,一批新儿歌小歌手也涌现出来,助推“中国新儿歌运动”的发展。 首都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处副处长李阳认为,将诗词谱曲进行传唱,有效推进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式改革,也是古诗词与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的巧妙结合。 “少儿歌曲和古诗词歌曲的创作与传唱需要更多人投入其中。”刘尊说,这也是音乐人的责任和使命。 诗言志、歌咏言。正如刘尊所说:“对孩子们的爱,都写在歌里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