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王园园 翟家齐 记者张雨楠)文艺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个基础性的理论范畴,围绕人民性这一范畴进行的理论建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化过程中最具标志性的理论成果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艺问题的系列讲话中,更是把人民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之间的紧密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当代中国文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着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2019年7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暨“人民性与中国文论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威海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领导小组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合作承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主席、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张江教授致信本次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丁国旗研究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教授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张红军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与科研院所的40余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学者参会。 张江教授在致信中指出,人民性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研究必须关注的一个重大命题,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还不够。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有许多重要的论述,不仅仅局限于文艺文化问题,而且是全局性问题,因此,文艺界关于文艺人民性的研究和探索,也必须在国家工作的全局中来思考和认识,要深刻认识到人民性的时代价值和当代意义,对于文艺而言,人民性就是要解决文艺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时代需要和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问题。 丁国旗研究员围绕“如何理解文艺的本质属性”作主题发言时指出,对文艺的本质属性应该持多元化理解,文艺的本质属性是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人民性是新时代文艺的本质属性,每个时代的文艺都有自己担负的使命,人民性就是我们今天的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谭好哲教授在主题发言中强调了此次会议选题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人民性在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上具有贯通性,无论是马克思文艺理论的核心内涵及其历史传承,还是当下的文艺创作,人民性问题都是一个必须讨论的问题。 张红军教授针对上述主题发言指出,人民性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含量的话题,涉及文艺的本质、文艺的创作主体、接受主体、文本的内容与形式各个方面,在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中具有极强的建构性,希望这次研讨会能从学术层面对“人民性与中国文论建设”展开深入讨论。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还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过程中以人民性为切入点所取得的理论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问题的重要讲话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理论的发展、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立场之间的关系、人民性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建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