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弋舟:青年作家与时代

http://www.newdu.com 2019-07-11 文学陕军(微信公众号) 弋舟 参加讨论

    对《春秋故事》印象深刻
    谈及读书经历,很多作家都对读过的第一本书印象深刻。弋舟却坦率直言:“说实话,我有点说不准。因为读书的概念不太好确定,自己阅读的第一本书和家人逼着读的第一本书,究竟哪个才是自己真正阅读的第一本书呢?”
    弋舟直言,还没懂事时就被父母逼着背诵唐诗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诗句还好,毕竟简单也容易理解;可是‘汉皇重色思倾国’这样的诗句,对一个孩子来说,自然理解不了里面的爱情,背起来特别痛苦。不过后来想来,这种背诵形成了我对阅读有关的最初记忆。”
    近两年,弋舟越来越明晰地感觉到,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本书是《春秋故事》:“那是著名教育学家、文学家林汉达先生作的一本历史绘本,我们家搬了好几次家,这本书一直没丢,扉页上母亲还写着我的名字,时间是1978年,那时我只有6岁。”对这本书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年代早,更因为弋舟记住了书中“千金一笑”“暗箭伤人”等故事。
    读纸质书籍更有仪式感
    作家爱读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弋舟认为,作家的工作包括读书和写作两部分内容,“我从来都觉得,读书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但他也坦言,随着社会事务的增多,还有繁重的写作,现在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以前一个月读三五百万字没有问题,现在的确达不到了,这也是我心里焦虑的地方。”
    于是,他利用一切可以阅读的时间读书、写作。现在去外地,他对名胜古迹兴趣不大,最爱逛的地方依然是书店,而且每逛必有收获。“作为一名‘70后’,我多少还经历了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感受过如饥似渴的阅读,现在书籍种类的丰富,让我觉得非常珍惜。作为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相比电子书,我更留恋纸质书籍。一方面是出于习惯,另一方面觉得纸质书籍更有仪式感。不过我想说的是,身处这个变迁的时代,手机阅读是趋势,在手机上看的东西,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对传统阅读的有效补充。”
    书像女朋友没有可推荐性
    乡土文学、宏大叙事是陕西文学的传统,也结下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弋舟等“70后”陕西作家却不再拘泥于乡土,而是将笔触伸向了城市。对此,弋舟说:“因为我们身处斗转星移的时刻,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然而在前两年,城市人口已超过了农村人口。就我个人而言,我没有一天农村生活的经历,让我写乡土文学是不现实的,但我写的真的是城市吗?我觉得也不完全是,写的依然是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变迁。”
    弋舟认为,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他后来的创作。他说读书如同汽油对汽车一样,“如果想写下去,就必须读下去。不是说读书能当下产生效应,它能潜移默化地改造人们的精神。”当记者问及他有没有给读者推荐的书籍时,他笑了:“我觉得书像女朋友一样,没有可推荐性。只要结合自身情况阅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专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