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民谣:唱出大时代的坚守 《与时代谈谈心》(音频书)聚焦文化现象、社会心态,以大时代为底色,以轻阅读为指向,与年轻人360°无死角对话。 为读者提供一个触摸时代、感知社会的窗口,以坦诚、真挚的姿态观察世界,以文字推动更多人理解、包容社会的多元。 机关民谣:唱出大时代的坚守 今天准备向大家推介一首歌:《宁海路75号》。 这首“机关民谣”MV在网上热度挺高,作词作曲演唱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奶奶灰”乐队。说是乐队,其实就是江苏省高院的两位法官。叫奶奶灰,因为法官制服颜色是奶奶灰,也因为一位法官养的狗毛色是奶奶灰的,另一位法官的发色也是奶奶灰。透过这样的细节也能知道,他们想描摹的,正是自己的生活颜色。  “机关民谣”拿什么配乐,打印机吗?法槌声吗?读报告吗?可以说,机关大院里的人,从来都是音乐作品的局外人,尤其是流行音乐,大概很少会去关注一个机关干部的喜怒哀乐。因此这首“机关民谣”,多少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一方面,民谣的清新与机关的严肃,制造出新鲜又强烈的文化反差,更重要的是,它确实真实而克制地唱出了很多一线公务员们的工作与生活、青春与理想。 “从庭间到案卷,生活只剩这么点”,一句词引来多少共鸣,这不就是忙到要死的“我”吗?“渐退的发际线,朝如青丝暮成雪”,又有多少伏案的“笔杆子”摸摸脑袋会心一笑,只能同病相怜。然而,当他们唱出“多少次头顶一片月,胸中万户阅卷声”,我相信更多人陷入沉思:再有压力再有牢骚,毕竟手握法槌,肩负公义,脑海深处谁没有职业选择时的初心?办公室里的一盏青灯,连着的是万家灯火!正是因为歌声中的温暖与力量,有人说:连想辞职的小伙伴听完后都表示放弃辞职了。 与几年前那张著名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小纸条不同,这首歌没有仗剑天涯的壮阔,甚至没有一句豪言壮语,有的是平凡工作中的坚守。其实,无论是立案制改革后忙到焦头烂额的法官,还是奔忙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一丝不苟做好手头工作,是绝大多数公务员们的日常。而这首歌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正在于传递出如何在重复而庸常的工作中保持奋斗激情的信念。就像词作者所言,这首歌不止是写给自己,而是写给所有的法院人、所有的法律人,乃至所有在机关大院奉献过芳华、燃烧过青春、追逐过理想的人们。可以说,《宁海路75号》在致敬身边的奋斗者,更在激励更多的同行者。  这其实也是一首关于责任与信念如何传承的歌。“穿制服的小姐姐,已回家抱上了外孙”,“电梯里的年轻人,那眉眼很像我们”。两句白描,四目张望,三代人的理想接力。这让我不自觉想到,我们的公号后台,总能收到不少年轻人的留言:看了一学期你们的文章,终于“上岸了”(考上了公务员了)!很想说,上岸了,也只是责任与担当的开始,难的是保持青春理想的初心,保留平凡工作中的热爱。当你觉得工作乏味时,不妨听听《宁海路75号》,重新审视自己的忙碌,也许,它并非那么没有价值,也许它恰恰很有意义,而意义本身就需要由时间来诠释,由奋斗去书写。  当然,一首歌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还不止这些。一首举重若轻的歌,能让平时“压力山大”的法官们听得感动万分,恰恰说明传递“爱岗敬业”的理念,有时并不需要声嘶力竭的呼号,筑牢一个公职人员的理想信念,也不一定就非得刷起大标语。一曲清风拂柳的演奏,能拉近公职人员与群众的距离,恰恰昭示宣传工作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也不一定要正襟危坐、大词宏论。有时候,真实而克制的音符,轻松而酣畅的表达,同样能够唤醒青春热血,关键就在于,它们要真正触及人们心中流淌的那首歌。 这正是:机关民谣燃热血,理想信念有人听。 (文 | 何鼎鼎) 我想谈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曾有过斑斓的青春,但只有选择了奋斗和责任的青春才是值得骄傲的。 常常有人抱怨生活的无趣,工作的乏味,总渴望着远方和大海。其实理想和现实并不冲突,“朝九晚五”和“浪迹天涯”也并不矛盾。很多时候让我们疲惫的不是沉重的工作,而是不曾被清洗的灵魂。 或许,那些不曾抵达的远方,就在身边。工作是成年人的主业,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多一些“不务正业”的学习和兴趣。 一个被法官耽误的民谣爱好者不是一个好的小说家。“奶奶灰”乐队的赵俊,不仅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法官,还曾凭借科幻小说《金陵十二区》获得过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最高奖”的银河奖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机关”与民谣毫不违和,那些隐藏在所谓文艺民谣中的“诗和远方”,不正是人们对生活的一份期待吗?这期待中必然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也恰恰是那些奋斗在普通岗位上的普通工作者,他们才更能体会到理想生活和现实奋斗之间的差距,也才更懂得,只有立足于奋斗之上的青春才会绽放绚丽的理想之花,“诗意地栖居”在平凡世界里。 继《宁海路75号》后,最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又推出了原创MV《整卷少女》,就像歌词写的:“谁不爱鲜花电影加上蜜语甜言”“谁不想人生长卷写满浪漫诗篇”“只是不愿把今天拖到明天”,所以,就“认真对待每一个此刻眼前”不忘初心,书写自己的靓丽青春吧。 书籍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