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吉祥如意米中藏

http://www.newdu.com 2019-06-10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吉祥如意米中藏
    欧阳修有诗云:“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每到五月初五端午佳节,洁白清香、软糯可口的粽子总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节令食品之一。蘸上一点儿白糖,咬一口热气腾腾的粽子,当糯米和红枣的清香弥漫开来,幸福和甜蜜的感觉也就油然而生了。
     
    关于粽子的起源,可谓是五花八门。据史料记载,粽子最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其形似牛角,是祭祀祖先、神灵的供品,所以也被称为角粽。晋代以后,粽子成为食品流行于民间,又逐渐出现锥形、菱形等不同形状。宋朝时,粽子中被加入了杨梅、蜜饯等各种馅料,味道更加丰富多变。不过也有人认为粽子是农业生产的产物,由于人们在农忙季节无暇做饭,便将煮熟的白米包裹在竹叶里,以便随时食用。还有记载称将粽子投入水中,是一种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的巫术。当然,粽子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功用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因为救国无门而投江自尽,人们怕其尸身被鱼虾吃掉,纷纷把装有糯米的竹筒投入江中让鱼虾吃。这也是“筒粽”最初的来源。后来,屈原给人们托梦,说投入江中的米粮均被蛟龙所食,不如用艾叶和五色丝绳包裹饭团,因为这两种物品是蛟龙最为畏惧的东西。人们醒来后依照梦中的情形制作,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粽子。
     
    粽子的口味南北不一,大多是北甜南咸,北方多用红枣做辅料,南方则食材广泛,豆沙、鲜肉、蛋黄等均可入粽。最出名的要数嘉兴粽子,由于当地糯米质量高,所以粽子“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在嘉兴粽子中,有一种由越王勾践发明的“越王粽”风味独特。传说,当年勾践战败被关入牢中,吴国大夫伍子胥为了及早除去后患,每天派人给勾践和范蠡送上一大桶不加盐的肥肉与白饭,二人连吃数天,渐渐体虚无力。正当勾践懊悔中计之时,狱中的一位老人拿出自己偷藏的梅干菜分给他们食用。吃了梅干菜配白肉、米饭,二人身体渐渐恢复了健康。后来,勾践获释,一举灭了吴国,他特意按照当年的情形制作好饭团,用叶子包裹,投入伍子胥自尽的江中,以不忘卧薪尝胆的牢狱生涯。而嘉兴当地的百姓知道后,也学会用米、肉和梅干菜制作粽子,取复国兴盛、富贵吉祥之意。
     
    除此之外,粽子还有许多美好的含义。古代考试之前,有考生的人家会包一种被称为“笔粽”的细长的粽子,谐音“必中”,祝福考生能够妙笔生花,一举得中。而九子粽则是馈赠新婚夫妻的礼物,谐音“中子”,寓意尽快得子。而今天,人们也会在过年的时候吃上几枚粽子,只因“粽子”的“粽”与“挣钱”的“挣”发音相似,取其发财致富之意。总之,粽子作为一种传统节令食品,其独特的历史和美好的寓意深受大家欢迎。
     
    (本文来源于《话说民俗》,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李倩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