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欧阳江河:从乡村出发,把吕梁文学季办成“文学家的节日”

http://www.newdu.com 2019-05-23 腾讯文化 河西 参加讨论

    我们希望它是作家评出来的,就是同行评出的一个文学奖。——首届“吕梁文学季”文学总监欧阳江河
    欧阳江河和贾樟柯,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一个是享誉国际的著名诗人,一个是获得戛纳终身成就奖的著名导演,他们想要办的“吕梁文学季”会办成什么样?
    
    首届吕梁文学季文学总监、诗人欧阳江河。本文图片均为吕梁文学季提供
    很特别的是,之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型文学活动都在城市中举行,而欧阳江河和贾樟柯却独辟蹊径,把文学季办到了乡村:山西汾阳的贾家庄。
    他们为什么要在乡村里办文学季,来听听首届“吕梁文学季”文学总监、诗人欧阳江河怎么说。
    腾讯文化:要将吕梁文学季打造成一个与众不同的文学节,你是怎么考虑的?
    欧阳江河:吕梁文学季和其他文学节很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和多元性,它的跨界性质。文学、电影、音乐融合在一起,这在其它文学节是不多见的。
    
    导演刘雨霖(左)、诗人欧阳江河(中)和导演贾樟柯在吕梁文学季电影放映现场
    就电影而言,全中国那么多电影,我们放映哪几部呢?最重要的还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或者由作家直接执笔编剧、执导的电影,像莫言的《红高粱》、韩东的《在码头》、张平的《天狗》、苏童的《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其次,大家演讲。阿来主讲那天就是“阿来日”,苏童主讲那天就是“苏童日”。当天都有根据他们文学作品改编成的电影。比如说阿来主讲的那天,一定放映的是与他相关的电影,一天从早到晚都是阿来的活动。这是对文学的致敬,同时也是对作家的一种致敬,也是文学和观众、读者多方面、全方位的接触。后者可以来参加作家的签售,可以听他的演讲,可以看他参与的文学对话活动,还可以看由他作品改编的电影。
    这种全方位的接触应该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多元,相互致敬和对话的关系。我们做的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节,是多元、跨界的,不同艺术种类的,更像一个艺术季,但以文学为主。
    
    欧阳江河(左)和诗人西川
    为什么以文学为主?是因为贾家庄这个地方是当年好多重要作家的写作基地、居住地,他们在这里写作和生活。像马烽先生,他是一个象征性的作家,又是乡村派的领军人物。他的代表作《吕梁英雄传》写的就是这附近发生的故事。他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被改编成电影。所以这个传统是可以追根溯源的,它并不是我们的杜撰、发明和异想天开,而是回归艺术创作、文学创作和电影创作的传统。我们说回归乡村,某种意义上并不是说,那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生活体验,而是生活与写作、生活与艺术创造的互文关系,相互交融、相互致敬关系的回归和重新出发。
    同样一个文学季,我们如果放在上海,放在北京,马上就消失在大城市里。大城市吸引人们眼球的事件太多,城市太大,来的人都见怪不怪。不像一个小村庄,来了那么多大家平时只在电影里、书里面才看得到的作家。这些天,大家真的是顶着烈日来参加活动,我非常感动,大家有这个激情。今天早上余华出门上车的时候,外面等了一堆粉丝,有扑车的,差点出事。这种原来只在歌星影星的粉丝文化中才有的现象,现在出现在我们文学季,出现在大作家的面前,这是一个让我非常感动的场面。
    贾樟柯请我做文学总监,从内容到形式设计对我全力信任和支持。我又请了季亚娅出马,她非常专业。
    
    主持文学工作坊的季亚娅(持话筒者)
    我们文学季和别的文学节、文学奖不太一样的地方,还有一个年度致敬大奖,今年是莫言。这个奖我们不经过提名,由我来建议。当然我会和贾樟柯商量,和终评委员会有沟通。在体制上我们参照了戛纳电影节和国际上一些文学节的惯例,他们给艺术家终身成就奖的时候都不提名,都是评选委员会的主席指定。贾导就得过这样的奖,这个奖现在的影响特别大,而且很靠谱。我们给的这个终身成就奖,这位年度作家,主要不是考虑他过去一年的作品,而是考虑他整个文学成就和影响。所以这个奖项设置,包括跟媒体的沟通方式等等,文学季内部的整个活动设置,以及主题的设置都有一个通盘考虑。
    我剧透一下,明年我们的主题叫“文学的游历”。这样会有更多的跨界,比如说出国回来、跨省、离开故乡再回来,都是一种游历,文学的漫游。但是中心永远是文学,就是这样一个设置考虑。
    我们每年都会请来很多名人,但是绝对不是只打名人牌。今年第一届我们没有太多照顾年轻作家,但是明年开始,年轻作家会有专门的单元,要不然眼球都被名人吸走了,还有谁来关注他们?所以我们会给他们单独的板块,让年轻作家受到鼓励。
    这是我们总的构想。
    腾讯文化:你是怎么和贾樟柯聊起来要做这个文学季的?
    欧阳江河:贾导早就打算做这个文学季。他之前因为平遥电影节做得特别成功,社会影响很大,吕梁当地政府很羡慕,说这么好的事,你为什么不拿到我们的家乡来做?
    当然在平遥办电影节有各方面的原因,包括平遥古镇本身的吸引力。平遥也做了很多年的摄影节,已经有一定基础,再加上当地官员的支持,所以能够成功。
    贾导请我来担任文学总监,我和贾樟柯是老朋友了。我说贾导,你倡议的事,发起的事,我尽可能支持。我说我可以先做三四届的文学总监,接下来如果还需要我继续,我就继续,也可以换人。因为换不同的策展人、总监,就有不同的策展思路,我们到时候看情况。当时我立即答应了贾导,我记得我们正式拍板说要做这件事,应该是在今年的1月3日。那天李敬泽先生也在,李敬泽正好也是山西人。我只是负责内容和奖项的设置,整个内容这一块。真正的组织接待工作,还是他原来平遥的那个团队在做,所以相对而言,我没有那么多事情。另外我的团队也有三个人,季亚娅算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是我的研究生,我们组成了一个比较核心的团队。
    
    贾家庄作家村
    这是个节日。在贾家庄,作家朋友一起喝酒,一起放松,多好的事。我特别高兴贾家庄有作家村。我当时一看这个作家村,花园般的设计,这个环境,还有大家对作家的尊重,这种服务方式,我想作家们会非常高兴,事实也确实如此。
    吸引作家来,你不能只是看出场费多少。如果作家飞来一趟,完了以后,卡着秒表转身就走,这就没意思了。季亚娅还担心说这些人来了,明年还能来吗?我说吸引他们,明年即使不来,后年也会来。因为作家彼此之间有感情,贾樟柯人也特别好,我的人缘也不错,所以他们愿意来,我愿意为你们服务,这样吸引大家来。
    现在的文学节已经越来越体制化了,越来越模式化,我们这里要打破这种模式。
    腾讯文化:像平遥已经有过两届影展的经验,这边还是第一次,时间又比较紧,在做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
    欧阳江河:时间非常紧,这个节奏不是一个正规的节奏。但是也有好处,它把好多东西压缩了一下,也借鉴了一些来自平遥电影节的运作模式和经验,比如说和媒体的衔接方式。这不是做文学季的节奏,所以这也是我们文学季和其他不一样的地方。
    腾讯文化:贾导的这部纪录片会拍成什么样?
    欧阳江河:贾樟柯选了三个作家的家乡来拍摄:贾平凹、余华和梁鸿。它不是一个人一集的电视剧,而是一部完整的电影。它也不是这次文学季的简单影像记录。贾平凹这次没有来,但贾导要去拍贾平凹。本来贾平凹要过来当颁奖嘉宾,他有事来不了。选他们三个,是因为他们的故乡都在乡村。
    
    欧阳江河(右)和贾樟柯
    这是贾导用电影的方式向文学致敬,向乡村致敬。同时某种意义上,他们之间也形成了对话关系。
    腾讯文化:格非的老家其实也是乡村。
    欧阳江河:对,格非家乡是江苏丹徒,但那里的乡村正在消失。拍梁鸿主要是因为她的《中国在梁庄》非常有意思,他们可以对话。另外,他一定要拍一个女性的作家。贾平凹毫无疑问,他在商州,那是标杆性的乡村作家。
    腾讯文化:你之前是不是也做过一些文学节的策划?香港国际诗歌节你有参与吗?
    欧阳江河:香港国际诗歌节我参加了,但我不是策划人。
    我还参与过一些小型的或者专业性特别强的文学节,但主要是作为嘉宾的身份去参加,去演讲。作为策划我其实还真是第一次,对我来讲也是一次挑战。我参加过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文学节,四五十个,有的特别大,特别有名。也有书展,像法兰克福书展、莱比锡国际书展、法兰克福书展等等。我也参加过柏林文学节两次,柏林文学节是全世界最大的文学节,有170多场活动,持续两个月。我第一次去就是跟余华张枣一起去的,还有一次是和西川唐晓渡一起。我还参加过一个乡村办的文学节,那是意大利德语区的一个苹果之乡,离庞德后来住的那个古堡非常近。我特别感动,一个小小的村庄,吸引了世界上最顶级的作家来这里参加文学节。前后去过的诺贝尔获得者就有7个,还有龚古尔奖、布克奖等重要奖项得主,柏林文学节都没有那么多大牌的,他们特厉害。
    
    音乐环节是吕梁文学季的一大特色
    我从欧洲一些顶级文学节得到启发,把视觉(电影、影像的)的元素和音乐元素,都融到文学季里来。这一次我们已经在尝试,以后会越来越有意思,越来越有吸引力。
    我跟贾导两个人有一个抱负,就是把吕梁文学季办成中国最重要、最有趣的文学季。它既有政府的支持,又有企业优雅的赞助(不是粗暴的广告推销),但主体一定是作家、艺术家、音乐家,一定要把它办成这方面最有趣味、最有意思的文学季。一定是影人办影展,文学家办文学节,这是我们的宗旨。现在文学节很多,但是真正文学家自己的文学节还很少。
    我们组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团队。贾樟柯对文学很尊重,他对文学的尊重是因为文学对他有恩情。是因为文学,让他出的道,所以他有一种报恩的心情。另外,文学对贾家庄这个村庄的命运有真正意义上的影响。贾家庄的老书记说得非常清楚,他说没有马烽就没有今天的贾家庄。这是一个非常神奇、实实在在的例子,就是文学影响了一个村庄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对他们的生活有引领、宣传和塑造的作用。
    
    欧阳江河(中)主持在碛口分会场的学术讨论
    这种文学反过来影响现实生活的例子,也是文学作用的体现,非常罕见。我们要对作家表达我们的敬意,从读者的角度,从村庄的角度,从文学奖的角度,做一个回报。但这不是来自官方的奖励。我们把它限制在文学本身,也可能以后我们会提升奖金,也有可能它会办成一个更有意思、更有影响力,也更有荣誉感的一种文学节。我们有这样一个抱负,但是要走着瞧,要看情况,我们现在谁都不知道以后会是怎么样的情况。
    腾讯文化:评奖的时候,评委的观点是比较一致,还是会有争议?
    欧阳江河:当然有争论,这是很正常的。像这次评出的小说奖和诗歌奖都有争论,一般我们还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当然,有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少数人说出了更有力、更专业的理由,说服了大家,那我们就听他的。因为我们都是作家、诗人。比如我力荐谁,或者我反对谁获奖,我一定有一个专业的立场和眼光,我把它谈出来,说服大家。所以最后评奖的时候一定有一个聚会,现场讨论,没有在现场的就电话会议,最终达成一致。
    你把你的意见说出来,这非常重要。我举个例子,像山西年度作家奖,有五个提名,但是最后大家的意见都集中在其中两个作家里面。最终获奖的考虑,有可能不完全是纯粹意义上的文本,因为他是山西作家,还有这个人在山西文学中总的影响,总的文学地位,还有他本人的种种情况,需要全盘考虑。
    但我想,我们选择了谁,这个获奖者一定是应该得奖的,是有资格可以得奖的,不会出现不能得奖的、没资格得奖的人获了奖,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腾讯文化:你给这些老朋友打电话,让他们来参加这个文学季的时候,他们都很痛快答应了?
    欧阳江河:只要时间上没有硬性的矛盾,都是一口答应的。包括像莫言老师,他本来有事,但最终给我们腾出了三天时间。他把其他的事情挪开了,因为他觉得这里的事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莫言是首届吕梁文学季的大奖得主
    你看我们基本上没有请评论家,只有莫言讨论会的时候请的是专职评论家,又有所有获奖作家参与的。我们以后会按照这样的做法来做。每年年度作家大奖获得者,我们都会给他举行一个所有获奖作家参与的研讨会,并请来尽可能多的批评家,都是研究他的专家,给他搞一个正式的研讨会。这也是一种致敬的方式。
    另外,我们还有出版物、媒体的推送等等。有时候我们在想,比如一个人诺贝尔文学奖都得了,还有什么奖可得呢?还有贾家庄的吕梁文学奖!得了“最大”的奖,再得一个“最小”的奖,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地方的奖,它有可能发散出来的意义,包含的文学性,与诺奖又不同。因为诺贝尔奖毕竟是读者评出来的,高级读者评出来的奖。
    而我们这个,我们希望它是作家评出来的,就是同行评出的一个文学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