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观后感 >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_走近毛泽东1000字

http://www.newdu.com 2019-04-28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毛去世已经超过四十年了,他的影响依旧巨大深远,他的功过仍然众说纷纭,中国人从盲目崇拜到重新反思,四十年的改革让一向中庸的国人产生巨大的撕裂,他也许是革命导师,也许是帝国领袖,或者被纠着所谓的错误全盘否定,从他去世那一刻开始,无休止的争论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作为助力的还有官方的暧昧态度,明褒暗贬的语气,似有似无的忽视,毛已不再是那个太阳般地位的至尊了,他变成了每个人心中的样子。
    很小的时候,我就从作为国企老工人的外公那里听说过他的故事,一个来自乡村的小伙子,只带着一本喜爱的书,坐在嘈杂喧嚷的城门口,对车水马龙的市景熟视无睹,一读上就是一整天,一个月来天天如此,最后终于成为《东方红》的主角,像太阳一样温暖寒冷贫瘠的土地。
    除了外公的故事以外,我的第一印象全来自那个日渐衰败的工人村,带着沁园春雪和长沙的床板,窗户上暗淡的红纸星,石墙上斑驳陆离的革命标语,还有一件外公穿了几十年的铁道制服。一个过去的旧时代若隐若现,它残存的遗迹陪伴着我的童年,我并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只以为那是老家的特有景象,那个在东方红里听过的大救星的名字,或许是外公的一个偶像罢。
    后来啊,我在许多地方见过他的形象,长满青苔的搪瓷杯上,锈迹斑斑的铁质像章上,往昔盛大的游行集会里,甚至在外国群众的游行队伍中,在天安门广场的正中央,一种文化甚至一种信仰,而不是一个偶像,取代了我原有的对他的概念。我在很多地方都发现过他,笑眯眯乐呵呵的古月,帝王气派十足的唐国强,又或者是还带着年轻人冲劲儿的刘烨、侯京健等,都很好,但都又似乎不是他,只是他的一个剪影,或者是别人对他的刻意定位。想想也是,那个穿上军装像战士,穿上布衣像教员,穿上中山装像领袖的人,那个五落五起矢志不渝,力挽狂澜却最后功过三七的人,又怎么会是带着枷锁舞蹈的演员所能完全表现的呢?不能怪艺术家们,是这几十年太过漫长以致黑白颠倒,乾坤倾覆,才混淆了他的本来模样罢。
    从电影里的叙事中,小时候感受到的氛围再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些已经逝去的情怀从我的心头一丝丝浮现出来,英雄般的勇气,智者般的谋略,史诗一样的慷慨叙事,还有一个令人着迷的领袖。一个掩埋在历史尘埃中的世界重现在我的眼前,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与黑暗和邪恶的斗争,就像是一首此起彼伏永无尽头的进行曲,拥有着惊醒一切梦中人的力量,麻木逐渐褪去了,原来这世界不仅仅是官官相护、狼狈为奸的一片漆黑,就在不远的曾经,居然有这样一个人为蝼蚁般的我们而向整个官僚体系宣战,居然有人始终相信一群卑微、弱小的个体是创造历史的唯一动力,原来,世界还有另一个模样。那个世界并不完美,却令人熟悉充满希望。就好像在多年以前的黄土高原上听他演讲,激扬的声音,飘扬的红旗,汇聚成信仰的海洋。
    
    我逐渐长大了,封建糟粕慢慢变成了优秀传统文化,资本家一点点变成了爱国企业家,还有的是愈发严格的舆论管制,早先我还没有发现,以为我们很快就可以迈向星辰大海的远大前程,认为一盘精妙绝伦的大棋正下的有声有色,我觉得这盛世一定是如他所愿的,伟大复兴一定是他早已策划好的。不知何时,直到我发现人民一词只剩下名义时,领导阶级连生存都要用尽全力时,滔天罪恶连掩饰都无需时,我才大梦初醒,发现我们丢掉的原来不仅仅只是所谓的偶像崇拜,还有更珍贵的东西。我们不仅仅倒掉了盆里的脏水,甚至连孩子都抛掉了。
    我的身边,只剩下沉浸在奶头乐中的同僚,网络舆论里,争论不休的议题依旧像数十年前的境况。不是在娱乐中荒废,就是在空谈里虚度,似乎这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并不属于任何一个人,而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纯粹概念,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当家作主的工农去了哪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扛起大旗了么?一定要达到的目标实现了么?没有人再关心这些了,光是生活的重担就已经让人喘不过气来了,谁还会有余力把心思放在早已不切实际的所谓乌托邦中呢?而我曾经的家乡呢:像许许多多的旧时代遗存那样,早已荒废倾颓,多年无人问津,连流浪汉都不屑于光顾,遍地的垃圾随意遮掩着楼宇的废墟,砖片瓦砾和枯枝败叶混合交织在一块儿,埋葬着所有专属于那个过去时代的光荣与梦想。连我的外公外婆都很少再谈起那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了,他们搬到了城市里,像普通的城市老人那样,和早已成家立业的子女住在一块,每天磕磕绊绊的生活。
    那红色的海洋在影片中渐渐消失远去了,可我还记得那一声嘹亮的呼喊。“人民万岁”。在与人民群众并肩一块时,苍老的躯体仿佛重现了青春,你难以想象,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仍然像他年轻时那样充满了斗志,像一个古典英雄,像阿喀琉斯,像堂吉柯德,固执地反抗着历史的周期律—毕竟,他却早已许下诺言,要带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挖开亘古不变的两座大山,要用最诚挚的努力感动共产党人的上帝。在革命中,在建设里,他一如既往的坚持,为了坚持路线,他随时可以和同志分道扬镳,为了捍卫革命,他早已做好了粉身碎骨的准备。哪怕是连站起来都做不到、众叛亲离的八十岁高龄,他也仍然微笑着目送工农兵代表离场,就仿佛依旧在瑞金在延安时那样,苏维埃主席,边区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一个职位似乎变为一种人格魅力,无论时间如何打磨着最初的理想,腐败着身边的同志。主席仍是主席,英雄会蜕变为庸者,他却一以贯之,像漫漫长夜中指引航程的灯塔,照亮了无边无际的广阔黑暗,为我们带来了温暖的希望,他耀眼的像冉冉升起太阳,却把自己当作了一块燃尽的木炭,那迸发出的星星之火,曾经多么热烈、多么激情地染红照亮了一个时代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