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蒲向明]论白马藏族族源记忆与传说——以陇南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19-04-23 “民族文学学会”2019-04 蒲向明 参加讨论

    
    摘要:白马藏族的族源记忆与传说比其神话的出现要晚,一些传说追溯了远古先祖通过艰难的迁徙得以使族群存留下来的历史过程。白马藏族以传说映现了他们民族的集体想象,不断实现着他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着其族群意识和认同感,其中的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动物传说是主要种类和存在形式,它们多用奇妙的幻想、超自然的形象、神奇变化的手法并经口头辗转加工创作而成,因而形成很多奇特生动的情节,大大增强了趣味性和文学性。这些传说结合叙述现实生活的创作方法,以十分明显的地方性、民族性引人入胜。从而已成为多姿多态而又独具特色的中国民间传说品种之一,至今还具有重要的文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白马藏族;族源记忆;陇南;传说
    一 引论
    依据调查和整理分析的情况看,白马藏族的族源记忆与传说比其神话的出现要晚得多。由于社会的演进,白马藏族生产能力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于是创作出以白马藏族的生活为准则并给以理想化的故事,这就是白马藏族传说。比较而言,白马藏族传说的主人公是人而非神话中的神或半神半人,其状貌、才能、功业虽有想象虚构的成分,但更接近现实,夸张描写已大为减少,浪漫主义色彩也已经明显淡薄,故事情节更接近现实,白马传说的内容在反映现实方面也是大致接近或符合现实生活,而且传说的数量上也远比神话为多,反映了白马藏族社会历史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其他民族一样,陇南白马藏族的神话与传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常常互相杂糅,在某些具体作品中,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如《马桑棒打老牛的传说》带有很浓厚的神话色彩,与其说这是个传说故事,倒不如说它更像是神话。它虽带有很浓厚的仙道色彩,但质朴的神话想象也令人叫绝。这个传说演绎了牛马的来历和炼石补天的故事,高告牛角撞塌南天门,颇类同《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怒触不周山”传说,而世间阿婆炼五彩石补天,几乎就是《淮南子·览冥训》“女娲练五色石以补苍天”传说的翻版,但世间阿婆身化蓝水补天(粘住天空裂口),更显得比女娲有着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令人感佩的勇气。在此篇中,陇南白马藏族的“甘板斗色”(神坛)棒杀老牛祭祀,似乎有些令人不忍,但实际掩藏在其后的是一种龙马精神的萌芽。棒杀祭祀的率先执行者是龙相男性,他实际代表着神马原型,作为牛祸的对立面而存在,以喻人之精神旺盛。《周礼》云:“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夏官·庾人),《山海经》云:“马实龙精,爰出水类”(北山经第三·水马),好像这些记载和这个神话传说并无直接关系,但联系周秦时期西汉水流域秦人牧马业的发达,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氐人在西汉水流域的兴旺,与“天河注水”“龙马出河图”的神话传说相映衬,这个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明显有着陇南白马藏族族源记忆的痕迹。
    《小依奥哩》传说,是陇南白马藏族最重要的“话把”之一。它追溯了远古白马藏族一支的英雄首领小依、奥哩夫妇如何带领族民冲破大自然的困厄,不断抵御外侮、躲避追剿、不断迁徙,最终安身陇南深山、刀耕火种、发明耕织,使得族群终于迁延下来的历史传说。其中,屡屡得到白马山神的梦中指引,最后终获成功,就带有明显的神话痕迹。《小丫》传说把白马藏族追求真挚爱情的感情愿望和生活情景渗到神话中去,小丫和班勇一对情恋之人最后化为祈雨男神“业尼柔宝饶”和女神“坎见颇”,既是神话又是传说。由于传说过程中仙道思想的渗入,仙话色彩的传说作为一个分支也形成了,如《南山娘娘》《邪火神》《的叫师》《白马江三》《斩脉气的传说》等,从各种荒诞不经的故事中宣传神仙思想,以期表达对忠义、公平、仙道不灭、果报应验等等的人世观念。
    二 以传说形式保留的陇南白马藏族族源记忆
    (一)口头文本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民族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陇南白马藏族以传说映现了他们民族的集体想象,不断实现着他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着族群意识和认同感。同时,这些传说还表现了丰富生动的民族民俗生活,为人们提供了真实鲜活的陇南白马藏族民族志材料,也为人们全面了解他们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诸葛亮一箭之地的传说》是现有陇南白马藏族口头故事文本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和真实历史人物有关系的传说。它明显带有白马藏族族群集体历史文化记忆的特征,虽于史实无考,也不能确定内容所载在蜀汉建立以前还是以后,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在汉文化传统圈以外考察诸葛亮的视角。被《三国志》誉为“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的诸葛亮,在白马传说里是一个玩弄权变、张扬武力、嗜杀氐人的军事首领,似乎与汉民“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於当世”德配周公的赞誉相去甚远。出现这种差异,肯定是和白马藏族的族群意识以及认同感密切相关的。显然,长期经历了“无字”历史的白马藏族,口头传承的本族民间传说成了讲述民族历史,加深族群记忆,增加价值认同的一个重要“筹码”。因此,陇南白马藏族传说在流传过程中告诉人们本民族有过怎样的昨天,演绎着民族的历史,使族群内部的全体成员铭记在心,形成了一种民族“自我”意识。
    (二)《面具舞的传说》(别称《“池哥昼”的传说》)是对陇南白马藏族“池哥昼”傩舞戏来历的追忆。每年春节期间,白马河流域所有白马村寨必须表演“池哥昼”,用来进行祭祀和娱乐活动,以便祈福消灾和娱人。这个传说包含“池哥昼”(汉族人称为“鬼面子”)的四个来历。它们是以民族想象的形式将代代传承的历史记忆凝结在民间口头文本之中,在解释白马藏族面对的种种灾难和不幸时,体现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多重层累和粘补不同时代生活素材的现象突出。因此,明显和历史记载相悖。《史记·西南夷列传》云:“冉陇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可见,武都郡专管白马藏族,在汉武帝时就已经有行政建制了,远在仇池国建立以前。至于“武都”得名,至少在汉初就有,《汉书·高后纪》载:“高后二年正月乙卯,羌道、武都道山崩,杀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乃止。”可见当时位于骆谷(yú)的武都道,已在今西和境内存在了,如按《华阳国志校注·汉中志》云:“武都疑秦已置县”,则武都得名更早,根本与仇池白马太子“武都”无涉。还有说到反抗土司压迫的事情,时间最早不会超过元代,据《文县志》陇南白马藏族为土司统治在明清时期,这个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与 “池哥昼”的诞生应该没有多大的关联度。其反抗官府压迫、搬救兵也应该是明清的事情。而“池哥昼”的纵目现象和三眼神崇拜,应该是春秋之际就已经具备雏形的。
    作为陇南白马藏族口头文本形式之一的《“池哥昼”的传说》一旦产生,“故事与媒介物都将从选择性与偶然性中脱颖而出,进入到该族群共同的社会记忆和价值认同中,并得以代代传承,相沿成习。尤其是对于无文字的民族和族群,故事无疑是一种经典的族群记忆形式。”这样看来,这个传说故事出现与史相悖的情况,也是在预料之中的现象,无需以史深究。与此相关联的还有《白马氐王太子武都的传说》,因为传说内容和上述有重叠,此述不赘。
    (三)《白羽毛的传说》和《火圈舞的传说》这两个与陇南白马藏族族源历史有关的传说,主要的文化史意义就在于证实这样一个民族的历史存在,以便于阐述和建构这个民族的历史。在白马藏族和官兵武力对抗的危急关头,是一只大白公鸡及时报警,挽救他们部族逃出灭顶之灾,为了纪念和感谢白公鸡的救命之恩,白马藏族世世代代在“沙嘎帽”(盘盘白毡帽) 上插上白公鸡的羽毛,以为标志。而火圈舞,也与白马先人和官府的斗争、白公鸡救命有关,白马藏族为了躲避战火求生存,在一次次的迁徙途中,常常以山头为宿营地,并在场中点燃篝火,以警示敌人,预防袭击。不管研究者如何去考证,在陇南白马藏族的历史理念中有一种共识:白马先民经过多次的迁移之后,才在今天的白马河流域和白水江流域繁衍生息。
    可以说,白马藏族关于“白鸡毛”标志、“燃篝火”而舞的传说多少年一直成为他们见证自己历史的一个“记忆点”。这些传说在讲述他们艰辛的迁徙生活的背后,浮现的是陇南白马藏族在民族集体记忆中实现自我“身份”认同的强烈意愿。
    (四)《“阿里该昼”和“秋昼”的传说》也是和陇南白马藏族的族源记忆和口传历史有关。这个传说和追溯白马先民历史关系不是很密切,倒是和生活关系、民族风俗有直接的关联,从外围显示对族源记忆的感知,也就是说,把在他们看来是比较重要的东西作为口传文本遗留下来。诸如此类的白马民族传说,也蕴藏着大量的民俗现象,进行着他们的详细民俗志的“述说”和“书写”。这些传说在试图向人们“阐释”和“解析”白马藏族民俗现象的同时,也给世人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民俗生活。
    三 白马藏族的人物传说
    陇南白马藏族的人物传说以不同时期社会生活中的著名人物为中心,通过艺术加工、幻想、虚构等手法,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或遭遇等,如前面已经提及的《小丫》《任公道》《的叫师》《白马江三》以及《劳美阿美盖美》《阿拜波与娥曼妹》《邪火神》等。统观我们调查整理的陇南白马藏族传说,其中的人物传说十分发达而且成熟。根据传说中人物身份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一)神仙传说。相对于白马藏族的神话而言,神仙传属于“仙话”,就是陇南白马藏族流传的关于神仙的“话把”,它是白马藏族人物传说中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任公道》篇讲述白马山寨夹石山仁义、慈善的大户任公道,自幼拜师学艺,学到了天文地理和道家许多本领,剪纸人用法术让山神来给他家拉木头,用龙头拐唤醒醉酒的山神,以免耽误他回府的时辰。《的叫师》中的草坡山曹家先祖“的叫师”会法术,能掐会算,施用法术呼风唤雨、找寻丢失的耕牛,后来因为妻子把不干净的东西压在他的枕头底下,阻止了他修炼成仙上天。《吴员外的传说》讲主人收养孤儿之间的因果报应。白马藏族的这类传说受汉传文化与宗教影响,特别是跟民间影响较大的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产生的历史有远有近,流传相当广泛,传说中的人物如任公道、的叫师都有超过凡人的神通,可以看出是通过幻想、虚构等艺术加工来塑造人物,跟真实人物能直接联系的比较少。
    (二)爱情人物传说。这类传说在陇南白马藏族的人物传说中比例较小,但个别作品在白马民间文学中占有的分量较重。《阿拜波与娥曼妹》(别名《新娘鸟的传说》《死恋》)讲一对白马男女青年阿拜波和娥曼妹相恋、反抗世俗婚姻的悲剧故事。阿拜波被富家子弟阿古来用毒箭射死,娥曼妹送葬、哭诉、殉葬,最后双双变树恋、变鸟恋。女主人公娥曼妹为恋人阿拜波送葬,伴随着声泪俱下的泣诉,她把给爱人缝制的袍子、衣衫、腰带、腿带、靴子一件一件地丢到火里焚烧,既是对亡者至悲至诚的诀别,也是一波波的情感波澜不断涌起,冲击着人的心灵,更细腻地描绘了娥曼妹的行动和心理。通过她俯身火海殉葬,推动故事走向高潮,达到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这个爱情人物传说在白马民间文学中影响很大。《劳美阿美盖美》和《红海的传说》中爱情人物的境遇极为相似。晋初强曲村的牧羊青年劳美阿美盖美与海龙王的三公主塞周特日物尕相恋,但海龙王不允,以虾兵蟹将捉拿,二人便挽手撞石,血染强曲寨的山巅湖水,以至于白湖变为赤湖。《红海的传说》可以看成是《劳美阿美盖美》的异文,人物身份与性格虽有所相异,带有难题故事特征,但更为鲜明的是它有一个特别的故事结尾,强曲红海至今仍为当地白马男女聚会寻幽、谈情说爱之地,拉近了爱情传说人物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对读者更显亲切。
    (三)文人传说。因为白马藏族没有文字,这类传说的数量比较少,与此相关的传说故事就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讲述他们族群中有文化的佼佼者,内容表现主要在人物的生活轶事方面。《贝母整治毛鬼神》中的“贝母”,是白马藏族对巫师的统称,他们被认为是白马藏族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人。他通过自己的学识和法术,整治在白马民间胡作非为的毛鬼神,于浓重的迷信色彩下显示了“事业”上的精深造诣。《杨明慧著书传史》是这类白马传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这篇传说叙述了在古代核桃坪肖家,有一户改姓为杨的白马藏族,家里比较富裕,生子杨明慧。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识了不少汉字,读了不少书,经过多年努力,到临死前写出了一部陇南白马藏族的历史书《白马峪河番人根源及要事记录》,白马藏族把这本书看作传家宝,后来不幸在战火中烧毁了。为弥补缺憾,陇南白马藏族每年七月十五日选举头人,在中岭山山顶叫做泽尼乃的地方,规定谁能把本族的历史从头到尾口述出来,就选谁当本族头人。陇南白马藏族的这类传说,往往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渲染“文人”的精深造诣,或讲述他们成才的艰辛刻苦,或用来激励后人掌握知识,惠及本族。类似的传说还有《斩脉气的传说》《杨茂云对诗教妻》等等。
    (四)巧匠名医传说。陇南白马藏族这类传说故事的内容多是渲染巧匠名医等技巧高超、品格高尚并且能惩恶扶弱的方方面面。《杨铁匠杀虎》讲述很久以前强曲村的杨铁匠技艺高超,是白马峪有名气的铁匠高手。但传说对其技艺的描述只是一笔带过,重点却在杀虎的情节上。他的爱女茹花聪明美丽,是四山白马青年追求的姑娘,但不幸在和女伴入山拾野棉花时,遭遇虎口。噩耗传来,他悲痛欲绝,随族人答应一起上山赶虎,最后还是他一人深入山林,凭借机智勇敢,手刃恶虎。这个能工巧匠在此传说中成为一个孤胆英雄,一个复仇者,一个除恶务尽的人物。《余先生行善》传说的是白马藏族中最有名的医生“余先生”,他医术高明,专治疑难杂症,尤其是对那些吞食鸦片烟自杀寻死者,有一套独特的急救方法,甚至具有术道色彩。他还能隔山灭火、隔山惩治做坏事的人,用一些小方术做令人称奇的事来。他刚直不阿,痛打吝头人派的差人,维护了白马藏族雄鸡崇拜的尊严,显示了他高尚的品德。《班启明振兴面具舞》中的主人公班启明虽然不属于工匠名医,但却是一个“池哥昼”面具舞表演活动的优秀管理和组织人才,他首先做到了定型“池哥昼”表演的傩面具样式,然后他出面和大家一道制定了一套“池哥昼”表演、组织的规矩,得以使陇南白马藏族面具舞演出有序地交接筹办,年复一年,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四 白马藏族的地方风物传说
    陇南白马藏族的地方风物传说,是关于文县铁楼乡白马峪河流域和石鸡坝乡岷堡沟流域白马藏族山川、风物等的解释性传说,数量较大。其基本特点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对特定的自然物或人工物的来历、特征、命名原因等,给以说明解释。它们经常把风物介绍、故事、说明解释三种成分结合在一起,往往赋予叙述的对象以富有意义的或富有情趣的说明,表现了白马藏族热爱乡土的感情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理想和信念,主要涉及山川古迹、花草树木、风俗习惯和乡土特产等方面。
    (一)山川古迹传说。这是陇南白马藏族地方风物传说数量最多的一类。陇南白马藏族把自然山川的感性形态和主观情意、审美情趣交织为一体,使客观物象的形意在传说叙述之中充满了生机,饱蕴“趣灵”。《四山班家的传说》讲述白马峪河流域最早的白马村寨竹林大簇和立志山由来,结合了很久以前班姓弟兄达嘎和达玛之间的种种故事和恩怨纠结,由此引出弟弟达玛的四个儿子分别占据入贡山、麦贡山、中岭山、立志山,形成了后来的四个白马村寨,成为远近闻名的“四山班家”。《枕头坝的传说》有两个版本,最有影响的说法是与阳尕山对比,叙述这个村子的来历和命名缘由,白马兄弟从九寨沟猎虎至白马峪河流域,选地定居,反映了从狩猎生活向农耕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另一个说法相对简略,传说中的白马首领巡视各寨,在那里偶感风寒,被善良的村民和村医照料,病好如初。他赠送绣花枕头以为纪念,枕头坝因此得名。故事人物活灵活现,充满人情和生机。《薛堡寨的传说》叙述白马藏族从蜀地蛮坡渡一带向北迁徙到白水江流域的族群历史记忆,其中有走过玉垒关,溯白水江而上,首住文县城关西元村等整个迁徙过程的说明和解释。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离开西元村继续向西北迁徙至岷堡沟流域,经历了数次官兵的追杀、与相邻汉家王坝村恩怨争斗、村寨毁灭而又重生等等坎坷,最后才形成今陇南最大的白马藏族村寨——薛堡寨,其中“跳街火”等白马特有文化和他们团结一致、百折不挠的精神,充分表现了白马藏族对生活的坚强信念。
    《堡子坪的传说》选用“蛙鞋燕麦”母题(在白马藏族许多选择新迁徙地的传说故事中,形成了白马藏族所穿蛙鞋存留燕麦种子,在新地试种来年察看,以是否收获确定能否迁居)结构故事,其中穿插了围绕“灯盏穴脉”地仙风水的善心指点和云游喇嘛的蓄意破坏,描述修建观音楼白马头人弟兄的才勇双全,讲说“官坐石”传奇诉讼、鲁班传艺和祈雨等神异故事,表现了他们对乡土的热爱和眷恋。《蒲池山的传说》中咤咯山神的故事有浓厚的神道思想,明显受到汉文化仙道观念影响,属于仙化心态与宇宙观对白马历史生活的透视。咤咯爷保佑蒲池山、朝廷命官蒲将军清剿匪盗为保白马藏族捐躯、蒲将军被白马藏族尊奉为蒲池龙王等系列故事,把描述性的形象勾勒和哲理化的抽象思辨结合在一起,是对本族历史英雄的崇拜心态和人生意义思考的不同表述,弥漫着白马藏族历史辛酸和悲壮的深沉意味。《金子沟的传说》和寨科桥的来历密切相关,田老三捡金子的离奇遭遇实际暗示着挖草药致富的生活诀窍,这个传说的均贫富思想实际还带有白马藏族某些原始公社时期遗留下来的群体记忆。《石门瀑布的传说》叙述白马峪山神对白马藏族的庇佑;《红海的传说》演绎着一段缠绵浪漫而悲壮伤感的爱情故事;《小沟桥的传说》以能工巧匠金尼玛与他所救画眉的报恩故事,述说小沟桥神奇的建造经过,表现了白马手艺人的聪明才智。
    (二)花草树木传说。从我们现今搜集整理的资料看,陇南这类白马传说数量极少,反映了他们在植物方面审美情趣、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相对缺乏,这和汉民族传说的花草树木经过长年累月的修行,可以成精,幻化成人的情形截然不同,或许与陇南白马藏族长期以农耕、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黑叶子树》讲述草坡山寨子附近的干子山长出奇异的黑叶子树,它的存在关系着两户人家的兴衰,锯倒的黑叶子树可以流血,可以报应那些嫉妒者的恶行,但也给村子带来了险象,反映了吉凶相依的思想。《白马青年和素岭奇花的传说》叙述堡子坝乡马莲河畔的五花池畔一棵铁锈色大树,每年春夏之交盛开赤、橙、黄、白、紫五色花,五彩缤纷,芳香四溢,被称为“五花树”。这棵树是一位勤劳、善良的白马青年的化身,他生前曾经赢得七仙女的钟情,他们夫妻为民医患,至今树下的“五花池”水,还能为民祛除病患,表达了人们依赖花草树木营造美好生活的良好意愿。
    (三)风俗习惯传说。陇南白马藏族的风俗习惯很有特色,与周边的藏、羌、汉、回等民族相比,有很多独到之处。但从我们整理搜集的资料看,他们有关风俗习惯的传说却与现存风俗资源不成比例。这或许与他们历史上频繁迁徙、缺乏文字记录、口传文化定型性弱等等因素,影响了这类传说的系统性和迁延性直接相关。《抹锅墨的传说》与白马藏族现今的“抹锅墨”习俗有关,这个习俗通常有三种所指:一是请客,二是避认,三是谈情。正月十七,白马峪河一带跳完“池哥昼”,在春节结束要忙农活的时间,就开始请客,趁其不备将邀请的客人脸面抹上锅墨,诱引至家中酒肴款待;或在一些集体活动中为免认出,将面抹黑;年轻人谈情说爱以“火糟子”往脸上抹墨示爱。这些白马风俗讲究源于久远时期白马山寨班贵山女儿班雪莲和四川后生相恋、私婚的传说,属于民俗婚恋故事常见母题,但赋予白马生活的特有内涵。《斩脉气的传说》有汉族风水学“地走脉气”的遗痕,却又附着了真实历史人物、历经康雍乾三朝的举人何宗韩,白马藏族出武将的脉气却离奇地断送在一个找烟袋的江南人手里,预示“法眼详细”才能保持地脉的论断不谬。传说还伴随着深沉的惋惜之气。《白羽毛的传说》追溯沙嘎帽上插白雄鸡羽毛的风俗,《面具舞的传说》叙述古老白马傩舞戏“池哥昼”表演的来历,《火圈舞的传说》则介绍白马集体舞蹈的历史渊源和文娱特色,《迎火把的故事》讲述白马藏族正月十五迎火把请五谷神、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这些都与现有白马藏族的风俗习惯有关,是对陇南白马藏族历史现实生活的多面反映。
    (四)乡土特产传说。陇南白马藏族以农耕为主,兼有狩猎活动。限于严酷的自然环境,白马藏族乡土特产显得极其有限,反映在传说上,数量也不是太多。酿酒、制衣和佩饰是他们乡土特产传说的主要因素,这类传说最具代表性的是《咂杆酒的传说》和《五彩服的传说》。前者讲述远古盘瓠爷(盘古爷)传酒曲和酿酒技艺给白马藏族,因此有了今天白马藏族的咂杆酒(用麦秸秆从酒坛中咂吸饮用,故名),由于以青稞、燕麦、苦荞、小麦、糜谷(或玉米)等五色杂粮泡酿而成,别称“五色酒”、“泡酒”,饮酒和唱酒曲成为白马藏族最有名的乡土特产;后者述说白马女性服饰,别有特色,随之流传着许多分支性的小传说,如“五彩服”“花边衣”“腰缠万贯”“鱼骨蚌壳佩饰”等等的来历,带有白马藏族浓郁的乡土气息。《吃人婆与打陀螺》讲说白马小姐妹娥代莲和娥代玉与吃人婆斗智斗勇,终于让吃人婆变陀螺,解释了白马陀螺的由来。《会唱歌的石头》讲述远古白马少年阿鑫救受伤雄鹰、智斗巫师,赢得金鸡留人间。《白马石头》则以会说话的石头,教育人们诚实做人。《三角石》赋予草河坝的三角巨石以助人灵性,成为人们心中的喜庆神灵。这类传说富于浓郁的乡土气息,更多地展示了白马风情。
    五 白马藏族的动物传说
    陇南白马藏族在口头文学中表现动物,渊源久远。《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白马氐者,武帝元鼎六年开,分广汉西部,合以为武都郡。土地险阻,有麻田,出名马、牛、羊、漆、蜜;氐人勇强抵冒,食货死利;居于河池,一名仇池。方百顷、四面斗绝,数为边寇,郡县讨之,则依固自守。”《魏略·西戎传》云:“其(氐人)俗、语不与中国同,及羌杂胡同,各自有姓,姓如中国之姓矣。其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种田,畜养豕、牛、马、驴、骡。其妇人嫁时著衽露,其缘饰之制有似羌,衽露有似中国袍。皆编发,多知中国语,由与中国错居故也,其自还种落间,则自氐语。”据此可知,早在汉魏时期,白马藏族和动物的关系就已十分密切。现存陇南白马藏族动物传说还遗留着远古观念,人和动物还没有截然分开。陇南白马藏族常常以自身的思想行为去揣摩动物,想象动物的生活及其性格与心理,给以人格化,形成最早的白马动物传说形态。随着白马社会生活的发展,传说所涉及的动物范围日益扩大,尤其在更晚期形成的陇南白马故事中,动物形象常常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表现出不同历史阶段陇南白马藏族的动物观念和对于动物的特殊理解。主要分下列三类。
    (一)世态人情型动物传说。陇南白马藏族的这类动物传说是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和纠葛侧重表现某些社会现象,反映出一般世态人情和人与人、人与动物的关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黄狗的传说》有狗苦苦哀求于天神罗纳甲乌,留给白马藏族世世代代五谷粮食的情节,表现了狗对人的忠诚,因而人与狗结下了患难之情,白马藏族尊狗,饮食风俗,不吃狗肉。《牛歌的传说》叙述牛的自得和大意,竟然到凡间向白马藏族传错了天神罗纳甲乌的旨意,它为此付出了代价,罚做凡间苦役,帮助白马藏族耕田种地。正如白马藏族故事中往往具有同情被骗者、被罚者的情境一样,牛在这个故事中博得了怜爱和同情,天神让它长出犄角用以自卫,同时让人给它唱歌,以歌声驱赶牛在疲乏中的睡意。这类白马藏族传说,较少表现阶级对立主题,动物的拟人化和人的拟物化构成了童话般的境界和富有诗意的情趣。如《大熊猫的传说》讲述大熊猫在竹子开花时遭受劫难,是白马少年曹山代以好友身份带领他们走出了绝境。这个传说中大熊猫和白马藏族之间似乎不存在语言交流、感情沟通等诸方面的障碍,带有浓厚的童话色彩,这也许与白马藏族崇拜万物有灵的民族心理有关系。这类故事侧重于解释,其中也常常反映出某些社会现象。
    (二)哲理意味型动物传说。陇南白马藏族的这类动物传说,包含了一定哲理或教训的意义,有些很接近动物寓言。《金丝猴的传说》讲述白马青年猎手喜林,在打猎时面对怀崽的母金丝猴,突发好生之德,放过了她,却在后来危难之际得到金丝猴的帮助,这完全演绎了民族文化中知恩图报的传统思维。《野鸡和锦鸡》传说中,野鸡最初以自己的美丽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竟至于后来骄傲自大、目空一切,被锦鸡表面亲近、关怀、巴结的假象所迷惑,最后骗走了美丽的花衣。野鸡最终为自己听信花言巧语、不辨真假、不分良莠付出了代价。这个传说包含了一个寓意:骄傲使人落后,主题思想近似于汉民族《骄傲的大公鸡》寓言故事。《红公鸡和大白鸭》有近似主题意义,红公鸡的骄傲自满和大白鸭的谦逊诚实形成鲜明对比,但不同的是,红公鸡被水呛得昏过去,大白鸭救了他。红公鸡因此得到教训,改过自新,两个人又回到了团结友爱的起点,明显包含了一定的教化人心的意味。《勇敢的小山羊》则是歌颂勇敢者如何面对生活的磨难。小山羊听从黑熊大夫的话,为救受伤的小鹿,历经艰辛,终于采到了摩天岭的金丝草。历经苦难、终有收获和助人为乐、成就事业的寓意交织在这个传说中,使得其思想意义的表现更近于寓言。
    (三)幻想情节型动物传说。陇南白马藏族这类动物传说,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幻想情节解释和说明动物今天具有的习性、特点和声音、形态的原因。《独脚子的传说》幻想了一种似人非人、身高丈余、浑身长着长毛、却只有一条腿的庞然大物——独脚子(野人),朱林大渠村名叫“绸它”的白马中年人在和独脚子的遭遇中,弄清了它的习性、特点,但是自己也被惊吓过度,最后不医而亡。《马桑棒打老牛的传说》是通过动物传说揭示一种白马习俗的由来。神人高告长得牛头马面,在和另一位神人班告争斗时,以角撞塌了南天门,世间阿婆奋不顾身,飞身上天,化为蓝水把裂开的口子给牢牢地粘住了,从此天空成为蓝色。每逢正月十九白马藏族用马桑棒打杀一头老牛,用以群舞、祭祀世间阿婆的丰功伟绩。这类动物故事解释某些动物为什么有现在的习性、叫声、形体等特征。通过简短有趣的情节,并在幻想性说明中传播了有关动物的知识。《猴子抢姑娘》幻想的情节有些怪诞,通过人格化了的猴子,幻化出姑娘和猴子生儿育女的情节,曲折地反映着人的社会生活心理,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白羽毛的传说》叙述白公鸡在危难之际,以啼叫挽救了白马藏族堕于灭顶之劫难,带有想象的成分,但也是他们民族史的一个写照。
    这类白马藏族动物传说中,多数动物的形象及性格特点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有些动物在不同的故事中又因处于不同的地位而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如猴子,有时也并不善良,而黑熊却常常干一些善事。在通常情况下,其中的虎、狼、豹、鹰等是强暴、凶残的;羊、鹿、兔子、喜鹊等是善良弱小或被残害的;狐狸、猴子等是奸诈狡猾的,而憨厚、愚钝的典型则又多用牛、马等表现。
    六 结语
    陇南白马藏族的地方风物传说中包含有大量关于白马河和岷堡沟流域山川、风物、建筑、特产、民俗等的知识,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十分广泛。它表现了世世代代白马藏族征服自然、改变山河面貌的艰苦斗争,表现了历史上白马人在官府和地主压迫下的苦难生活和各种形式的反抗。他们借助这些传说抒发自己的悲欢,表现自己的生活理想,坚定忠贞的爱情。这些传说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赞扬无名英雄,或者讲述他们反抗统治阶级或背叛传统思想的行为,在具有进步、积极意义的同时还杂糅了糟粕思想。这类传说多用奇妙的幻想、超自然的形象、神奇变化的手法而经口头辗转加工创作而成,因而形成很多神奇情节,大大增强了这些传说的趣味性,结合叙述现实生活的创作方法,以十分明显的地方性引人入胜。陇南白马藏族的地方风物传说,多数把历史、神话人物故事地方化,使用寓言的手法把山川拟人化,把一般民间故事落实到特定的地方风物上,传统与现实生活相契合,形成他们多姿多态而又独具特色的这个民间传说品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作者简介:蒲向明,男,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和陇南文史研究。
    原文载于:《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注释已略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