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_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文章读后感

http://www.newdu.com 2019-04-0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读后感一
    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双重否定"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淡泊”、“宁静”不是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战国时期的道家著作《文子》中亦有"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之句。
    另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中还有“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之语。
    正如学生时代,基础知识不打好,只是为了考试去做题背试卷,总会出现许多遗漏。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应对千变万化。保持一颗平常心,多一些信念,少一些杂念,也许这样的努力才离成功更近。
    夜读看到一则小故事:“几个月前,女主报名参加了一个写作培训班。最初的目的只是希望自己能得到专业的指导,提升写作水平。
    但渐渐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上稿,捷报频传,她变得越来越焦虑。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
    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曾最喜欢的写作已然变成了一种负担,最初的目标已在不知不觉间偏离。
    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她果断地从紧张地写稿、忐忑地投稿、焦急地等待中抽离出来。静下心,反复学习课件;集中精力去读好书,研究好文章;有想法时,就埋下头练练笔。
    心里不慌了,方向就明朗了。她发现她的生活在发生一些变化,努力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却让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和踏实。”
    
    如果努力只是为了不辜负眼下的时光,而不是为了马上平步青云,那么努力不但不会让我们感到疲惫,还会为生活增添质感。
    只有匠心没有杂念, 我们只会一天天地比过去的自己更强。假以时日,命运的馈赠也定不会缺席。
    每个人都急切地盼望成功,却忽略了:太用力的人跑不远。在短期的努力带不来回报的时候,我们会容易质疑自己,甚至放弃自己的目标。
    与其在浮躁中患得患失,不如带着一颗平常心上路,在平稳中从容前行。会发现平常心,离成功更近。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
    心无杂念,水滴石穿,这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
    读后感二
    昨天我学了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它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同。我读完后深深体会到了中国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这个令人入迷的文字就是——文言文。我小学的时候受文言文版的《三国》,《水浒》的影响,接触了一篇文言文——诸葛亮的《诫子书》。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更是世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读书笔记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就是《诫子书》的原文。
    这篇文章不长,甚至很短。但只要读懂它的人一定会说“英雄所见略同”,就一定会佩服这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作者诸葛亮。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
    诸葛亮就是想告诉我们学习得静下心来,不要浮躁,要珍惜光阴,刻苦学习才会有大作为。这篇文言文的中心句子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就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如果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就能达到远大目标。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保全性命于乱世,他不求为诸侯做事,放弃了功名利禄。在刘备三顾草庐后,助刘备与东吴联盟共抗曹操,后又辅助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一生都在追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而我也向往这种生活。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