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寻觅宋代的七夕芳华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彭辉 参加讨论


    
    图为湛江出土的“泥孩儿”,湛江博物馆藏。
    
    甘肃省庄浪县出土的“五神伏龙陶模”,庄浪县博物馆藏。
    
    江苏省常州出土的“磨喝乐”童子像,常州博物馆藏。
    七夕前夕,江苏省常州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七夕故事——宋元时期泥塑特展”的展览。展览以宋元时期流行的七夕节物“磨喝乐”泥塑为题材,为观众讲述了宋代七夕不为人知的故事。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相传起源于汉代,七夕因为月和日均是“七”,符合古人所称的“七七之数”。“七”又与“吉”谐音,“七七”有双吉之意,更传说这一天正是牛郎与织女一年一次相会的日子,所以古人有“人间欢会于飞宴,天上佳期乞巧时”的感叹。宋代的七夕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也是一年中风俗最盛、活动形式最为丰富的一个节日。宋代七夕的主角是一种叫做“磨喝乐”的泥偶。磨喝乐,又称“摩睺罗”“磨合罗”“泥孩儿”等,其名源出印度佛典。最初传说七夕时节供奉童子形象的“磨喝乐”像可以达到怀孕生子的目的。宋人把“磨喝乐”视为“巧儿”,是因为“磨喝乐”嗔眉笑眼的形象,正是乞巧妇女们的心头所好。后来,随着社会信仰的变迁,“磨喝乐”的题材和内容都发生了相应变化,不再限于童子像的单一表现方式,儒释道及民间诸神的造像在陶塑中均有体现。“磨喝乐”已不再作为单纯的偶像崇拜,而逐渐演化成为兼有娱乐游戏和启蒙教育的模印玩具。七夕节制作、售卖、供奉“磨喝乐”发展成为一项大家喜闻乐见的节日习俗。一件精巧可爱的“磨喝乐”玩具更成为大人小孩们竞相追逐的对象。时人有诗称赞“磨喝乐”道:“捏塑彩画一团泥,妆点金珠配华衣。小儿把玩得笑乐,少妇供养盼良嗣。”据记载,当时一对制作精致的“磨喝乐“人偶,不仅穿有华丽的衣服,全身装饰有金珠牙翠制成的首饰,而且下装木雕彩装栏座,外罩红纱碧笼,价值达上千钱,是皇家贵族和达官显贵们争相竞买的对象。就连大诗人陆游也不能免俗,他在年老时的笔记《老学庵笔记》里还回忆起自家曾旧藏一对卧姿的泥孩儿,“态度无穷”,战乱时不慎丢失的憾事。
    “磨喝乐”其物虽小,但其中包含的大量社会生活信息,涉及宗教信仰、冠服发式、儿童游戏、古代玩具等,是研究和观察宋元时期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材料。宋代“磨喝乐”制作有两大地区性中心,北为鄜州(今陕西富县),南为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形成了南北两支不同的泥塑流派。而考古发掘出土的“磨喝乐”泥塑,也基本集中在这两大区域:1975年,苏州市大石头巷出土大量日用陶瓷品及“磨喝乐”陶范十余件,后考古学者据此判断此地为当时手工业聚集的宋平江城平权坊遗址;1976年,镇江市五条街小学宋代作坊遗址内出土一批造型精美的“磨喝乐”童子塑像,器身上戳印“吴郡包成祖”“平江李文明”“平江孙荣”等,是目前国内有确切证据的苏州造“磨喝乐”实物;1980年,常州市古城区内宋代市坊遗址也出土一批“磨喝乐”塑像,数量达300多件,包括童子、八仙、弥勒、世俗人物、儿童玩具等50余种,是目前国内考古一次性出土“磨喝乐”泥塑数量最多的一次;1990年5月,甘肃省庄浪县水洛镇发现一批宋代“磨喝乐”陶模、陶范及小陶俑等共计150余件;此外,在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甚至内蒙古等地都发现过“磨喝乐”的踪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韩国海域发现的“新安号”元代贸易船上,也发现了多尊“磨喝乐”泥塑,其中一尊“钟离权”塑像更是与江苏常州出土的同类塑像毫无二致,引发了国外学者的关注。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磨喝乐”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常州博物馆本次泥塑展览,着意选取来自甘肃省庄浪县、江苏省常州市与苏州市出土的100余件“磨喝乐”陶塑、陶模、陶范等,促成了南北两派“磨喝乐”文物的聚首,按照泥塑的题材种类分为“童真”“神祇”“世相”三个篇章,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到“磨喝乐”泥塑的发展和特点。从展出文物来看,北派“磨喝乐”端庄秀美,表现宗教神祇的题材较多;南派“磨喝乐”则婉约精致,表现世俗生活的题材较多,二者各有所长,各具特色。明清以后,北派泥塑逐渐移至京津一带,而南派泥塑仍以苏州、无锡为中心,作为宋元“磨喝乐”泥塑制作的余续,世代传承,绵延不绝。
    今天的七夕节,早已没有了千年前的盛况,一些传统活动和乡土风俗也日渐被现代社会所淘汰和遗忘,“磨喝乐”风光不再,甚至很少有人知道它与七夕的渊源。七夕节被一些商家包装成了所谓的“中国情人节”,用西方式的表达方式代替了中国的传统习俗,实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背离。从这个角度而言,本次展览可谓是文物工作者对七夕节俗的一次正本溯源,用精美的文物和扎实的研究让远去的历史生动起来,进一步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同时,为了营造广大少年儿童学习历史、勿忘传统的良好氛围,常州博物馆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夏令营、专题讲座、亲子活动等,并针对展览特点,设计制作特色泥塑和填色绘本等文创产品,作为献给小朋友的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让我们在领略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传统魅力中,寻觅那来自1000年前的七夕风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