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观后感 >

电影《狗十三》观后感_观后感大全

http://www.newdu.com 2019-04-0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狗十三》观后感(一)
    前几天我看了《狗十三》这部电影,看的过程中,心情一直处于低落状态,播完后也有一时回不到现实中。
    这部电影讲述了女主人公李玩曲折的青春成长历程。女主人公跟中国的一些家庭一样,都是离异家庭且女主人公跟大多数青春“小透明”一样,长相普通,痩痩小小,满头的青春痘,自己有点掖着藏着的小心思,是骨子里倔的一个女孩。本片内容跟电影名差不多,都是围绕养狗,丢狗,找狗,再一轮把狗送走写的,但那不过是浅薄表面上的引子。我将用几个对我印象很深的片段讲一下我的感受。
    爷爷奶奶爱李玩,却连李玩喝牛奶会吐也不记得,爷爷亲口说:李玩是女孩,名字是随便起的,男孩的名字可不能随便。重男轻女的思想依旧在脑子里。
    爱你的人,偏偏就是折磨的你那个人。李玩喜欢物理,于是报了物理兴趣小组,但她父亲去学校擅自帮她改成了英语口语学习小组,因此两个人闹了矛盾,父亲为了哄李玩送了她一条狗,李玩迫于无奈最终妥协了。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五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一直坐在幼儿园门口望着右边的滑梯,当时就疯了似的想上去玩,但幼儿园教师就是不让,我在幼儿园好几天都没看见有人玩过,难道那就是个摆设?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上去滑了一下然后就被老师教育了。回到家后的第二天我拼了命不想去幼儿园,一边哭一边抱着楼梯柱子,但迫于父母的威压,还是不得不妥协。骂你是恨铁不成钢,打你是为你好,逼你做不喜欢的事是因为爱你。这是很多家长解决问题的方式,先找借口,再不行还可以物质补偿。
    爷爷弄丢了李玩的狗,却没有一句道歉。李玩只狠狠撂下一句“爷爷奶奶还不如一条狗”来证明自己的委屈。这时候如果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就要被扣上不懂事的帽子。“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这场“凶杀案”,每个人都是涉事者。
    大人们好像总是有各种招数来对待孩子,除了好好说话。只有看懂大人脸色的孩子才能在成人世界收到奖赏。就像李玩的堂姐,处事聪明,会察言观色,在长辈的世界里活得如鱼得水,大人一个眼色她就可以不再为李玩说话,慢慢地李玩也被逼成了这样。这里我想到了一个听了很多次的问题:“妈妈好还是爸爸好,不要问大人,要问小孩”。为什么要问小孩子?因为小孩子还保持着纯真,敢说,无所顾忌。因为小孩还没有收到大人世界的影响,因此小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最无邪也是很多人所向往的。
    讨厌的家长也有自己的苦衷。在车上,爸爸捂着李玩的眼睛默默地流泪,就好像有什么苦衷,可有苦衷就该被原谅吗?不!明明有更好的办法来保护一个孩子受伤的心,可他们为了圆谎选择扩大了伤口。是生活让他们乃至我们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孩子苛求的从来不是一个完美的家长,他们要的只是家长不要一边自私一边又说自己无可奈何。
    成长是个中性词,但最后人们把它变成了贬义词,教育这两个字多么重要啊!人的一生都押在了这上面,却也剥夺了反抗的权利,这是我唯一一部不想看懂的电影。
    
    《狗十三》观后感(二)
    《狗十三》是那种很难让人鼓起勇气再看一遍的电影,观影过程太苦了,大多数人会被或多或少地唤起一些不那么愉快的青春记忆。“他们真觉得我傻吗?直到现在我也没得到一个答案,特别希望有当事者能跟我分享一下。”《狗十三》的编剧焦华静愤愤不平的是电影里那场集体性指鹿为马,来自她的亲身经历。
    初中生李玩的狗爱因斯坦走失了,她情绪激动,把一家人折腾得不轻,大人们为平息这件事,找了只和爱因斯坦很像的狗,骗李玩说,狗找回来了。“一开始我姐还站在我这边,但她是个没主意的人,很快就叛变了。那种势单力薄啊,那一瞬间你就觉得,所有人都是僵尸,太恐怖了。”电影里,李玩重新经历了焦华静少女时期所经历的这一幕。
    看似是桩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当时,它对一个少女价值观上的震撼是巨大的。也许多数人经历的事和狗无关,但这种因为什么被大人集体哄骗的场面太让人熟悉了。李玩让女性观众感同身受并不是她多特别,恰恰是因为她足够普通。她和大多数青春期的“小透明”一样,长相普通、瘦瘦小小、满头的青春痘,自己有点掖着藏着的小心思,是骨子里挺倔的一个女孩。
    就像饰演李玩的张雪迎在微博里提到的:“那是2011年,我14岁,一名普校初中生。因为正处于生理发育期,总是害羞地驼着背,顶着一额头痘,穿着松垮的校服,在校园里啪嗒啪嗒地走,习惯性被淹没在人群中。我想,或许是当时的我和李玩太像,所以我才‘变成’了李玩。”这是张雪迎在微博中回忆自己接拍《狗十三》时的状态,很准确,很大程度上,曹保平看重的就是当年张雪迎的貌不惊人,甚至是“不太好看”。
    贯穿电影始终的线索与一只叫爱因斯坦的狗有关,养狗、丢狗、找狗,再一轮把狗送走,李玩终于“懂事了”,听话了,走在路上遇到真正的爱因斯坦,她也再不相认。多数时候,李玩都是个乖乖女的样子。但倔起来就喝酒,和爷爷奶奶、爸爸大吵大闹,大晚上也不回家,闹了脾气就把音乐调到最大音量,让人不得安宁。光看这些表现,这的确是个挺作的小女孩,让大人头疼。但她的诉求很简单,她要大人说话算话,要坦白,要尊重她的意见。
    但站在父亲的立场上,他好像也尽力了。弟弟出生,怕刺激到李玩,他选择隐瞒,丢狗也一样。他逼着女儿选英语,因为有直升高中的机会。和看宇宙的奥秘展览相比,当然是参加生意伙伴的饭局更重要。爸爸哄李玩的方式是给钱或者买个礼物,打起孩子来是真打,哄是真哄,爱可能也是真爱。遇到弟弟出生、爱因斯坦走失这类大大小小的家事,大人们的第一反应是给个甜枣,瞒住孩子。
    大人有一套高效的、权衡利弊的处事原则,他们不自觉地把这些也用在了孩子身上,矛盾就产生了。这是太典型的中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好像谁都在努力迁就和付出,谁站在自己的立场都没有错,但搭在一起就漏洞百出,电影里充满了类似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的不可调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