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离心三寸——李苇子小说印象

http://www.newdu.com 2019-03-19 《西湖》 王祥夫 参加讨论

    读李苇子的小说像是能让人听到其心脏乱跳,这么说好像是在夸他,这当然是夸。
    我个人认为短篇小说的最好状态就在于小说里总像是潜伏着许多危机,时时刻刻好像要出什么事,让人紧张得不行,但到最后真的出事了,却又不是人们想象的那回事。这样的小说才有大好看。写小说都要预设,用以前的话是埋伏笔,但这预设一不小心便会造成豆包露豆馅的遗憾,让人觉得这个作家手脚真是笨。这都是技术方面的事,但短篇小说就是个技术活儿。短篇小说写作是没有技术写不好,但光有技术也写不好。在众多的年轻小说家中,李苇子属于哪一类?他的中篇与短篇我都认真阅读过,李苇子是写短篇像短篇写中篇像中篇,能够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有的作家经营一辈子小说,中篇是中篇而短篇也是中篇。能够一下手就清清楚楚短篇是短篇中篇是中篇的作家其实跟妖精差不了多少,是需要在背人的地方苦苦修炼,直到后来的渡劫飞升还不被雷击,这很不容易。
    我们经常说作家存在的意义首先在于要看他能不能把那些被历史和时政遮敝的部分给读者显现出来。因为生活中能够让我们心动的往往是这些被遮遮挡挡或完全让你看不到的东西,其实让作家本人心动的也是这些东西。我们想知道那些被历史和时政遮蔽了的事和人或细节和情感怎么被作家在小说里慢慢挑明,其过程本身就是件有意思的事。而李苇子的这三个小说里却没有这种东西,他的短篇小说里所具有的是一个角度,这个角度是心理的,是极其个人化的。可以说,每个故事都会有很多的切入角度和心理角度;往往是,你一旦找到了只属于你的角度,小说便立马会理直气壮了。写小说和做人一个道理,但光理直气壮还不行,你还要会说,要有自己的腔调。
    李苇子的三个短篇《斑马窗帘》、《末日》及《台风将至》说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鸡零狗碎,就故事而言这三个小说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都比较平,但好的小说往往在于能把平平常常的东西七弄八弄,弄得极不平常,就像极其寡淡的食材被大厨弄得很美味,所以说短篇小说重在“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
    总体看,《斑马窗帘》的故事结构貌似极其简单,但你一旦打开读它就会发现不那么简单了。短篇小说的魅力就在于,你也许可以用一句话把小说概括了,但你也许用一百句话也说不明白它,这就是好的短篇小说所具有的特点。《斑马窗帘》,这个男女开房的小说,里边有个寓意,就是那个窗帘上的马,马作跳腾之势,好像是要从窗子一下子跳腾出去,但它最终也没有跳腾出去,因为窗帘后面根本就没有窗子,而只是一面墙,那个窗帘原来是一个骗局,让人们错觉拉开窗帘也许会有动人的风景可看,而真实的情况是,拉开这层布你就更失望,窗帘的后面是一面墙。这篇小说的意韵可以说是极单纯,但读起来却是摸太极,欲左先右欲右先左,不是一路直线下去,所以,虽是短篇,但读起来却不局促。而且小说点题点得十分轻松随意:“田晓洁又看到了对面窗帘上的斑马,那是一匹奔跑的斑马。这和她之前见过的斑马不同,之前见过的斑马全是静止的,看上去非常和顺,但身材臃肿,脂肪感太强,似乎那些黑白的条纹兜住的全是肥肉。田晓洁一直喜欢骏马,像《八骏图》里的那些家伙,精瘦、健美、雄赳赳气昂昂,通体散发出十足野性,是一言不合就尥蹶子的。而,那些静止不动的斑马,给田晓洁造成了一个错误印象,认为斑马是温柔和顺,没性格、没脾气甚至是慵懒的,直到在天猫上看到奔跑的斑马,田晓洁才知道,斑马也是会奔跑的,奔跑的斑马照样充满了男性的雄风。”这一切,只存在于一个人的主观想象中,客观现实是残酷的。这篇小说的残酷就在于它告诉我们生活中充满了骗局,而且是连环骗局。但小说中运用的道具选取得好,整个小说的结局依靠了那条斑马窗帘,随着它被拉开,小说戛然结束,人们的伤心和伤感这才开始。就像那间宾馆客房里边没有过窗子一样,小说里主人公的爱情也从来都没有过。这篇小说是残酷的,平平静静的残酷真是好残酷。这篇小说让人难过,能让一个人难过不是所有小说都可以达到的。这篇小说的好,还在于它像一张千层饼,里边的层次很多,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体积不大而层次不小。
    《台风将至》这篇小说,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普通教员杂乱无序的生活,仿佛仅是个片段,仿佛小说还没来得及展开,通篇小说读下来像是个开头。读这篇小说,从头到尾,你可以看到作者对学校生活的稔熟。但我们却对主人公——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员并不熟。这篇小说,我以为,要想写的不是一个故事,也不是想写人与人之间的穿插来去,这篇小说想写的是人物的情绪。情绪是不可捉摸的。这篇小说在标题上提示了两个字:“台风”,这台风乃是我们当代人内心情绪的波动。这篇小说涉及到学生早恋,矛盾却集结在主人公自己的女儿和自己班上的男学生身上。这篇小说很有戏,如果展开的话,是四面八方都有视点。但作者是点到即止,没有让它无限地去展开,这就是短篇小说,短篇小说写作对作者的要求就是你要懂得限制。读这篇小说,我们好像听到作者的潜台词:即使你有再大的事,对于别人也只不过是鸡毛蒜皮。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是一个没有理想、没有哲学说教、没有任何“梦”的美国作家,他之所以被读者喜欢是因为他是日常生活中人类情绪最好的捕捉师。而李苇子的这篇小说,是把同情的焦点校准在了主人公的情绪上。但是,她即使再焦灼,也只是她自己的事。内心再大的风暴,也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来承受,这多少有点可怜:“她慌忙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老师们都走了,她反锁了门,再次拨打赵小京妈妈电话,她决定好好撒一会泼,实际上,她是有做泼妇的潜质的,这潜质一直被她压在体内,几年前,这潜质在她发现前夫外遇的时候一度苏醒过,只是,那个时候,她的伤心大于愤怒。现在,这潜质再度苏醒了。……她知道这条短信一发过去,不久之后,就会在学校贴吧里出现。”小说到这里,靠近了主题。但我们又问,即使那无形的台风轰然而至,又能怎样呢?又能怎样呢?用钱钟书的老伴杨绛的一句话说,是:“人活到最后你才会发现你跟谁都无关,你只有自己。”话好像是这样说的。这句话对别人不知道怎样,对我,却真是让我出一身冷汗。但她的这句话正好用来给李苇子的这个小说作一回注释。
    李苇子的另一篇小说《末日》,里边有句话让人听了很是不舒服的:“离就离吧,这年头没有离过婚都不叫人生。”这里说到人生了。关于人生这两个字我很少讲,因为人生太大,这头望不到那头,不好讲。但一个作家与一个普通人,他们的人生是不同的,起码,人生观会不同。差距在哪里?以前是“万水千山总是情”,而现在却是万水千山没有一点情。人海茫茫,人生无际,在这个茫茫无际的人生中,作家是终日在那里寻找痛苦,而普通人却相反,在寻找快乐,而人生恰恰是又有欢乐又有痛苦。李苇子《末日》这篇小说,表面上看,线条是很清晰的,而细读下来,便不清晰了,分出许多岔去。众多的读者读卡佛的小说,都会对他的《大教堂》和《羽毛》提出自己的看法,说读不懂。在一次大学的讲座上,一个文学青年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她说,卡佛的小说《大教堂》在写什么?怎么读不懂?我说,好在你读不懂,我也读不懂,读不懂就是说不清,面对一个小说你为什么非要把它说清?一部小说,有好的情景,好的语言,机智的叙事就足够了。《大教堂》相信许多人都分析不清,有不少自以为是的人在那里作分析,其实是很好笑的。分析不清楚而又不妨碍你去喜欢它,我觉得这才是最伟大的成功,而且是爱情的真谛。李苇子的《末日》看上去像是简单,却实在是设了许多局。就是不往清楚了说。我们允许这样的小说存在,可以说,也许,仅仅是也许,这样的小说给我们的乐趣会更大。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我同意毕飞宇的那句话,他的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作家应该靠语言活着的,这话一点点都不假。好的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会引诱着你喜欢上某个作家和他的作品。李苇子的小说语言离这个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希望他继续修炼,怎么说呢,作家的修炼是到死都不能停的事,语言这东西是越使唤越好使,你不使唤它,它就会锈成一团,这毫无办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