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对谈陈忠实文学馆馆长邢小利—— 陈忠实身上体现着优秀的传统人格

http://www.newdu.com 2019-03-06 深圳特区报 张锐 参加讨论

    
    陈忠实(右)在文学馆给来访者讲解(资料图片)。
    
    陈忠实文学馆外观。
    
    陈忠实和《白鹿原》,可称得上是当代中国文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两个名字。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因病在西安去世,而他的作品历久弥新,仍被不断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焕发着民族与时代的光彩。日前,本报记者探访位于西安东郊的陈忠实文学馆,对谈馆长、作家、中国小说学会理事,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邢小利,细数他与陈忠实先生的交往,以及心中对于文学馆之意义与分量。
    ●六个主题,展现《白鹿原》背后的关中文化
    深圳特区报:请您介绍陈忠实文学馆的基本情况?包括哪些展出主题?
    邢小利:陈忠实文学馆是收藏、展示和研究陈忠实生活、工作和文学创作活动的专题性文学馆,于2006年12月落成,由白鹿书院和西安思源学院联合建立,地址在西安东郊白鹿原上西安思源学院校园内。
    陈忠实文学馆现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馆名由著名画家、书法家范曾所题。文学馆以实物、图片和文字形式展示,按内容分为六个区域:“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展示陈忠实的家世,早期的文学学习和探索;“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展示陈忠实在《白鹿原》之前的文学创作,以及他在文学上的追求和探索;“《白鹿原》:一个民族的秘史”,展示了白鹿原的历史和风土人情,《白鹿原》的创作过程、版本、改编移植为其他艺术形式的资料等;“原下的日子:接通地脉,生命之雨”,展示陈忠实在《白鹿原》之后的创作、生活和工作;“人与文:在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中”,展示《白鹿原》的研究、评论成果、社会反响;“白鹿书院:文化育人,教育树人”,展示白鹿书院创办以来的文化活动和学术研究成果等。
    深圳特区报:陈忠实文学馆与其他相关文化项目有何不同?
    邢小利:陈忠实的家乡在西安市灞桥区,目前与陈忠实有关的文化项目,主要还是白鹿书院和陈忠实文学馆,这两个项目都是陈先生在世时由陈先生主持或首肯建立的。陈忠实故居维持原状,未做变动和改造。文学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专门的关于陈忠实生活、工作和文学活动的收藏、展示和研究的场馆。汇聚展示的著作版本、实物、图片相当丰富,是了解、研究陈忠实以及陕西文学、关中文化的重要窗口。
    深圳特区报:文学馆筹建时陈忠实先生还在世,先生本人对文学馆提出了哪些建议或要求?
    邢小利:文学馆是我提议建立并对内容进行构想布置的,设计陈列请了西安美术学院的专家指导。先生是个低调的人,他很相信我们,没有提过什么建议和要求。他尽力配合,包括把他手头有的一些著作版本特别是不易找的外文著作版本都捐了出来。
    ●陈忠实、白鹿原、西安灞桥,已经构成了一种文化联想
    深圳特区报:文学馆与学校的合作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在文学、文化推广等方面有哪些积极推动意义?
    邢小利:文学馆是白鹿书院的下设单位,白鹿书院建文学馆,主要是从书院的文化建设和文学研究诸目的着眼,并由西安思源学院支持建设,从十几年来的实践和效果来看,文学馆与学校合作,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西安思源学院支持建设,一是为了学生教育,二是为校园文化建设。西安思源学院的学生,多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青年,陈忠实的成长过程和奋斗经历,对于农家学子们无疑具有启迪和励志作用。正因如此,文学馆被西安思源学院列为学院的实践教育基地、人文素质教育基地,文学馆还被共青团陕西省委列为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列为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单位等。
    深圳特区报:目前文学馆的游客群体多为哪些?得到的反响如何?
    邢小利:白鹿原是旅游胜地,春秋假日,文学馆游客量日均数百近千,盛夏和冬季,日均多为数十或上百。游客中,一是大学生和教师,二是文学爱好者和文学研究者,三是文化教育界的负责人,四是白鹿原的普通游客和陈忠实、《白鹿原》的粉丝。往往游客冲着陈忠实的名字和《白鹿原》的印象来的,参观后,陈忠实多达一百三十多种的作品和关于《白鹿原》的评价、研究会大大深化他们关于陈忠实和《白鹿原》的理解认识。
    陈忠实文学馆是一个在文学上很专业的文学馆,它的实物、图书、报刊、图片和文字,构成了一部高度提炼的简洁的陈忠实个人生活史和文学史,同时也是一部扩展开来的陕西文学史和陕西关中的地域文化史。此外,文学馆正积极研发文创产品,在售书籍数十种,还包括《陈忠实集外集》这样根据文学馆藏品和研究成果编辑而成的图书。
    深圳特区报:文学馆曾开展哪些文化推广活动?
    邢小利:文学馆2006年建立,2016年重新改造提升,现在还有改造提升为博物馆的考虑。由于文学馆场地宽阔,外面还有一个近百平米的阳台,除了日常的接待、管理和研究工作外,有条件举办文化活动,如由白鹿书院或学院学生举办的“白鹿雅集”。由学生、诗人、作家、教授、电台电视台专业朗诵艺术家同台配乐诗朗诵,古琴名家演奏,古筝、笛子演奏等。同时举行笔会,邀请参加雅集的作家、艺术家现场挥毫泼墨。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江文湛,徐州古琴学会会长徐永等都曾莅临参与。
    深圳特区报:文学馆的建成,对西安灞桥区的文化旅游是否产生了具体的带动效应?
    邢小利:文学馆接待过的文学界名人非常多,如张贤亮、张炜、熊召政、舒婷、赵玫、刘兆林、李陀、何西来、雷达等。还有葡萄牙等国的驻华大使,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日本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作家、翻译家、学者、教授和艺术家等。
    陈忠实文学馆无疑已经成为白鹿原或者说是西安灞桥区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如同沈从文之于湘西以及凤凰古城一样,陈忠实与白鹿原,与灞桥,已经构成了一种文化联想和语词连贯关系,想到陈忠实,就会想到白鹿原,想到灞桥。有游客说,到白鹿原,不看陈忠实文学馆看什么呢?
    ●从文学馆中,可以看见陈忠实的人格精神
    深圳特区报:《白鹿原》开拍时,剧组是否有来纪念馆参观学习?
    邢小利:《白鹿原》话剧、电影和电视剧,甚至电影《柳青》开拍时,都有主创人员来陈忠实文学馆参观,寻找“感觉”。值得一提的是,《白鹿原》话剧和电影当年开拍时,剧组主创人员来参观时,陈忠实先生还健在,都是陈先生亲自接待的,场面热烈而生动。但陈先生都不讲解,他说他不能“自己讲自己”,所以主创人员参观的时候,他坐在一边抽烟喝茶,让我或我们的工作人员讲解。
    深圳特区报:在与陈忠实先生的交往中,先生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邢小利:陈忠实先生为人有古君子之风,仁义忠厚,对待文学事业,则如朝圣的圣徒。陈先生修身、做人,有自己坚守的原则,更有底线;作为一个作家,他心系民族的命运,关心时代的发展,思考社会文明和进步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愈到后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人格和精神,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愈为鲜明。
    陈忠实不是文学天才,开始创作时,他的知识结构和文学修养既不全面,也有缺陷,但他一直生活在他的艺术描写对象——乡土社会和乡土生活之中,能紧跟时代、不断学习,勇于批判自我、不断反思,苦苦追寻艺术之门,最后能坚定地走自己认定的艺术之路。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我写的《陈忠实传》,编的《陈忠实年谱》,还有陈先生去世后我写的回忆文章《陈忠实的寂寞》等。
    深圳特区报:您认为兴建文学馆的意义是什么?
    邢小利:一方地域,不仅要有经济建设,更要有文化建设和精神生活的去处。兴建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文学馆,显示着一方地域的文化向度和精神高度。陈忠实文学馆的兴建,对他这个人特别是他的文学世界,自然是一个弘扬。
    先生的作品,写了西安和关中这一片土地上的今天和昨天,人们要了解这一地域的历史、文化和人,包括这块土地的美,文学馆无疑是最好的形式之一。通过实物、著作、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人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地立体地了解陈忠实和他的文学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