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王兆军:印象高振

http://www.newdu.com 2019-02-26 临沂作协(微信公众号) 王兆军 参加讨论

    高振又要出书了,约我写几句话。
    写好一个人,很难。虽然说起来很熟,交往时间也算长,但是真要形成文字,却不容易。对一个人的印象,如果观者留心,一次见面就可以留下不少可说的。但是,交往时间长了,反而没得可说了。倒不是熟视无睹,而是时间长了,觉得那个人就该是那个样子,于是就有点不知说什么好的感觉。对高振的印象,就属于后者。
    我认识高振很早了,屈指掐算已有49个年头。那时我在朱隆中学(即现在的罗西)教书,他的姐姐是我那个班的学生,父母则在贾庄联中,是我的同行。他父亲高老师是个热情而开朗的人,有时会约伙着一些青年教师到那里玩(贾庄离朱隆中学很近),我偶尔也会成为座上客。那时高振还是个小孩子,不过,到了上初中的时候,他就热爱文学,还冒着绵绵秋雨,跑到中学找我求索《朱隆中学作文选》,那期文选,有吴国光的《长跑第一名》和高芹的《秋登涧头山》,这应该是1973年秋天的事情。后来,文化局举办文学培训班,他邀请我讲课;创办《洗砚池》《沂蒙山》也约请我写稿。从文化局到文联,他风风火火地开展文学工作,把临沂的文学闹腾的风生水起。再后来,他到北京读书,在作协帮着做一些事情,彼此有些交集,他策划组织了由邓友梅、李存葆、张炯等20余名作家参加的中国作家“看大唐”采风团,我们北上内蒙古的托克托,南下广西龙滩水电站;我夫人陈晓帆也应邀参加了“相约江北水城”的采风。高振的有些朋友如周明、雷抒雁、阎刚、何西来、张胜友等都是我的前辈或学兄,这些人的为文、处事、交友也影响着、甚至也规范着他这个“文学活动家”的行为;以临沂为根据地,北京为平台,辐射全国。每每举办文学活动,他对我这个“老师”也高看一眼,关照有加。那个时期,高振活跃在京城的文学圈子里,但所依托的根基似乎还在老家,其从未放下的工作也是临沂市作协的一摊子。
    写“印象高振”,作协办公室的人员,用微信发给我一份高振的简介,职位名头一大堆,对写作此文基本没什么用处。但这些名头只能说明高振的一个方面,即这人一直在努力,经历丰富,颇为成功(当代意义上的)。他下过乡,做过工,当过兵,上过大学(军艺),写过很多作品(其中不乏得奖的),编辑不少文学书报刊,策划组织一些重大文学活动,也担任过文学艺术界的许多职务。
    高振的性格特点,不在这里。
    高振的优点,首先是有充沛的工作热情,写作也好,做事也好,总是热情洋溢。从临沂到北京,两头照顾,这里那里的跑,我都替他觉得累。光是临沂作协这份工作就够劳烦的了,又加上北京一些事,真够忙的。基层作协,既没有编制也没有确定的财政支持,办好已属不易。办事就得花钱,钱从哪里来?即使有了钱,也还得人来做,哪里去找人?这件事如果放给我,我会愁死。但高振居然做了三十多年,而且做得有声有色,不得不佩服他的坚持、能力和热情。高振做事很投入,能跑也能说,见什么人都不打怵,上至京城的作协官员,下到山乡崮村的农民作家,都感觉他文心如火,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他的人生成就,与此有关。
    高振的成就不只写作,更重要的,是他为临沂的文学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俗话说:作协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凝聚力在于服务。我们临沂有1300多万人,相对而言,作家基数大,高振把很多热心文学创作的,团结在市作协的平台上,可作协是“三无”单位,“主席”就成了苦差。迎来送往,上下“联络”“协调”,鼓励作家深扎基层,厚积薄发;弘扬沂蒙精神,讲述临沂故事,用心用情用功抒写大美临沂,生动塑造沂蒙新人形象,努力推进文学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为此,他“跪式伺候”这些草根作家,介绍他们入省作协、中国作协;推荐签约作家、扶持作品、深入生活以及参加省作协的高研班学习;为他们的作品发表、出版、评奖而纵横奔波;有时还要给弱势的农村文学爱好者找工作,给大龄青年作家介绍对象;帮扶下岗贫困的作家,关注这些人的创作,甚至于生活上的困难;逢年过节看望、慰问老作家、病残作家;那些七七八八的繁忙“文事”,使得他整天奔走在蒙山沂水间,长年累月地超负荷“忙活”。说实话,这些“活动”,凭着良心和道义,就是累死也干不完。但只要尽心尽责,还真得把“作协”当自己的日子过。临沂的作家也好像习惯了,不管有什么事都“找高振!”这些“麻烦”,即营造了一个“作家之家”的和谐氛围,也塑造了一个为文而生,向文而长的高振。说实在的,作家这个群体是很难照应的,因为每个人都强调自己的个性、兴趣,对人对事对写作风格也是各有所好,谁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想法。管严了不行,不管也不行,到底什么是个合适,不好把握。高振在市作协的位子上这么长时间,应当说,主要还是因为他接地气,有为大家服务的热心肠,且善解人意,每次活动他都要首先感谢大家!还时不时地批评自己:热情不周到,周到不细致,细致不到位。这是他的一大优点。
    第三个长处,是高振的办事能力。文学圈里的人大都自视甚高,但缺少操作能力,遇到一件事,说得天花乱坠,实际做起来就不行了。高振既有想法,也能将想法实现,这一点真得为他点赞。几年前就听说他要搞一个临沂文学大系,二十几卷,一千三百多万字,囊括古今,包罗万象,我当时觉得此事悬乎——怎么选作家作品啊,得多大的劳动量啊,他以一己之力编篡了20年,这20年是怎么坚持的,到哪里找经费啊等等。如今这件事竟搞成了,真不知他是怎么操作的;足见其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超乎常人。有一次我和临沂大学文学院的徐玉如教授谈及此事,他说在选题、编辑、组织出版方面,高振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特别是这些年的编篡经费,都是高振自己掏腰包。一个人倾其精力、学力、智力、财力,完成一件个体不可能完成的课题,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其它,诸如每年都要举办多次临沂作家作品讨论会,新书发布会,迎春座谈会,组织作家采风交流,邀请外市作家走进临沂等等都和高振的辛苦操劳分不开。
    这就不得不说到经营。当官的经营官场,经商的经营市场,都不容易,而文场最难伺候,因此需要经营。文化人自命不凡的很多,真会做事的少之又少。高振有广泛的人脉,这是他多年经营的成果。他的手机联系人有7000多人,微信也有3000多人,我的微信还不到200人。而且,他对大部分人都有清晰的认知和记忆,遇事能找到他们,且能一见如故,这是本事,这就是高振的大胸怀、大格局、大文学。文场清高,但社会上的事情离了钱还是不行,高振在这方面有长处。一个活动确立后,高振就能策划找到组织实施的办法;有时,他自己先掏钱启动,然后东凑西拼,就把事情做起来了。我这么说,好像很容易,具体办事可能不那么顺心,找人支持文学活动得把面子搁一边吧,得把动机理由描述充分吧,得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文化效益、精神文明建设说明白吧,这些都不易做到,但高振做得很好,这个“好”,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广大作家的共同心声。
    一个人能有这么多优点,就很好了。而且高振的这些优点,切切实实地优化了37年的临沂文学生态;就这,值得我嘉许。
    高振的作品,我看得少,相信自有更好的评论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