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元代科举与《楚辞》

http://www.newdu.com 2019-02-18 光明日报 陈静 参加讨论

    很多学者认为元代的楚辞学极不发达,甚至将其称为楚辞学史上的“断裂”。但实际上,元代楚辞学有着区别于其他朝代的独特性与重要性。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元代科举的一些规定有关。
    元代恢复科举取士,已经是公元1314年,号称“延祐复科”。按照元代的规定,科举考试分别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南人,“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第二场策一道,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各治一经,《诗》以朱氏为主,《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为主,已上三经,兼用古注疏,《春秋》许用《三传》及胡氏《传》,《礼记》用古注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古赋诏诰用古体,章表四六,参用古体。第三场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不矜浮藻,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上成。蒙古、色目人,愿试汉人、南人科目,中选者加一等注授。蒙古、色目人作一榜,汉人、南人作一榜”。
    元代前期倡导以复古振衰救弊,如朱夏在《答程伯大论文》中说:“宋之季年,文章败坏极矣;遗风余习,人人之深,若黑之不可以白。当此之时,非返之则不足追乎古。”延祐复科前,中书省臣以“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故士习浮华”为由,向元仁宗建议科举去除律赋与省题诗,元仁宗同意了,所以延祐取士中汉人、南人的第二场明确考“古赋”。而元人将《楚辞》看作古赋的源头,祝尧《古赋辨体》言:“自汉以来,赋家体制大抵皆祖原意。”李继本《跋学生于征刘素赋稿》言:“夫自声诗出而始有赋,屈子之骚,三百篇以还,崛为词赋之祖。”
    延祐复科的诏令颁行之后,各级学校、书院很快将古赋列为汉人、南人的必修课,各种指导试子的“教学大纲”也应运而生,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以下简称《读书分年日程》)、陈绎曾的《文荃》与《文说》等。这些教学大纲对《楚辞》都非常重视。
    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的内容是对“朱子读书法”的细化,其将学习分为四个阶段:一、读背《小学书》、四书五经等诸经正文(至于十五岁);二、读背四书五经等诸经传注;三、读文史诸书(至二十—二十一岁);四、学文(以二三年专力学文,才二十二三岁或二十四五岁)。其中,程端礼认为在第三个阶段要读《楚辞》,其曰:读《通鉴》……《通鉴》毕,次读韩文……韩文毕,次读《楚辞》。读《楚辞》,正以朱子《集注》,详其音读训义,须令成诵,缘靠此作古赋骨子故也。自此他赋止看不必读也。程端礼认为读“文”要读《楚辞》,而且应该以朱熹的《楚辞集注》为教科书,详细阅读书中的“音读训义”,进而背诵,而其他赋看看即可。程端礼也强调了《楚辞》在第四阶段的重要性,其曰:欲学古赋,读《离骚》已见前,更看读《楚辞后语》,并韩、柳所作句法韵度,则已得之。认为学古赋,还要看朱熹的《楚辞后语》,学习韩愈、柳宗元的写作技巧。在诸书看完之后,进行温习的阶段,程端礼也着重强调要温习《楚辞》,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作文。
    陈绎曾的《文荃》为“童习之要”,即为孩童学习的教材,其中列有“楚赋谱”,分为“楚赋法”“楚赋体”“楚赋制”“楚赋式”“楚赋格”五部分,以《楚辞》为教材,分析《楚辞》的写作方法、句式、风格等,不仅教人们以《楚辞》,也教人们写作《楚辞》式文章的方法。《文说》为陈绎曾答陈俨(元翰林学士)之问而作,其对为文之法、为学之法以及读经读史读文均有具体指点。在指导人们读古赋时,其曰:古赋有楚赋,当熟读朱子《楚辞》中《九章》《离骚》《远游》《九歌》等篇,宋玉以下未可轻读。在陈绎曾的观念中,学习古赋应以《楚辞》为主,特别是屈原的作品,宋玉之下的作品都不应该读。
    这些教学大纲在元朝举人试子中影响颇大。《读书分年日程》板行后,被国子监颁示校官,学校以此教学子,而天下学者莫不以此为学习范式,被认为是元代关于科举教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具有“指南”性质的著作。《吴兴续志》言陈绎曾的《文荃》“使学者知所向方,人争传录”。钱溥在《古赋辨体序》称《古赋辨体》:“矧当其时,以词赋取士,得是集而辨其体,未为无助于世。”在这些“教学大纲”的指引下,很多致力于科举的元朝试子对《楚辞》进行了深入学习,更以骚体赋应举,并中举。元代科举程文《青云梯》共收录了元代102位赋作者111篇作品,其中骚体赋为40首,占总数的36%。而从考官们的批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骚体赋非常欣赏,如陈泰以《天马赋》中延祐元年(1314)湖广乡试,考官批云:“气骨苍古,音节悠然,是熟于楚辞者,然不免悲叹意,疑必山林淹滞之士。天门洞开,天马可以自见矣。”此外,考官还在正文中有“便奇崛”“笔气飘飘”“读之怅然”“奇气可掬”“有司虽非伯乐,能不为子刮目邪”“可谓才骏”等批语。
    延祐复科后,元代科举考试的实施并不顺利。至元元年(1335),科举被废除,直至至正元年(1341),科举才再次恢复,并成为定制。据学者李新宇统计,元代以辞赋中举的有160人,其中仕至显位或充任学官的赋家约有75人,约占一半。这些以古赋,特别是以骚体赋成功入仕的例子,不仅对元代的试子产生了影响,从而刺激其学习《楚辞》及创作骚体赋的欲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元代文人阅读《楚辞》、创作和研究骚体赋甚至是骚体作品的兴趣,尤其是一些由科举出身的文人和担任过学官、考官的文人,所以元代的骚体作品也较为兴盛,据不完全统计,有元一代,大约有700余篇骚体作品。
    (作者:陈静,系中共济南市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