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袁子弹:青年编剧要葆有初心

http://www.newdu.com 2019-01-24 中国青年作家报 焦敏龙尹海月 参加讨论

    
    扫码看直播回放,了解更多袁子弹讲写作的那些事儿。
    
    怀孕9个月的袁子弹在家中接受《中国青年作家报》独家专访。见习记者 焦敏龙/摄
    袁子弹,80后作家、编剧,2018年5月4日获首届“初心榜”中国十大青年电视剧编剧,主要作品有小说《国歌》(入选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00种优秀图书),电视剧《欢乐颂》《国歌》《杀熟》《郁达夫》等。
    因《欢乐颂》而一举成名的青年编剧袁子弹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在她看来,衡量一个编剧真正的价值在于,是否有独属自己、无可替代的好作品,而名气只是附加的奖励。
    初入行时,同为编剧的父亲袁克平曾经问她,“孩子,如果一辈子不红,你还愿意写作吗?”
    “愿意。写作是一件艰苦、严肃,却又充满神圣感和使命感的事,值得为之而奋斗。”她这样回答。这句话成为了袁子弹的职业信念,也是她全心投入编剧工作十几年的写照。
    袁子弹出生于湖南邵阳的一个小县城。她的父亲袁克平是国家一级编剧,坚持编剧写作几十年。袁子弹从小受父亲影响,对文学怀有一种天然的熟悉和喜爱。
    在袁子弹心里,与父亲的关系亦师亦友,印象中最美好的回忆就是和父亲聊唐诗宋词,探讨人生。前不久,由父亲编剧的影视剧《大江大河》热播,她在自己的微博里写下这样一句话,“我是极少数小时候把爸爸当偶像,长大后依然能把爸爸当偶像的人。”
    但袁子弹最初未想过“子承父业”。高考报志愿,她的第一选择是北京大学法律系,却因两分之差被调剂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她在玩儿中学习,宿舍离教室远,她利用在路上的时间坚持读完了《宋词》《元曲》;喜欢现代文学,她专门花了半年时间读了各方面的书;毕业前创作话剧纪念宿舍友谊,她的剧本成了湖南省话剧团和大学社团演出的范本。
    毕业后,袁子弹进入一家薪水不错的广告公司工作,成了上海一栋高端写字楼里的白领,每天过着“朝九晚十”的忙碌生活。初入职场,与周围的精英一比,她自觉平庸,备感迷茫,开始思考如何让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一个偶然的机会,袁子弹受邀重新创作某制片方一个几近放弃的项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用一周的时间写出了6000字的剧本。结果,对方对剧本很满意,她因此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个编剧合同。这次合作,让袁子弹觉得自己好像离清晰的梦想更近了一些。
    不过,拿到报酬后的袁子弹并没有立刻辞职。她觉得自己虽然有表达冲动,但时常苦于思想含混、表达模糊、没有读者。她担心做编剧无法养活自己。
    在那之后,她一边工作,一边写剧本。夜里十点多加完班回家,她倒头睡三四个小时就赶紧从被窝里爬起来写作,早晨八点,再去上班,这样的状态维持了半年。其间,她写了《郁达夫》,写了《国歌》……将编剧这份工作坚持了下来。
    在写《郁达夫》时,她发现主人公的一生是那么精彩,认识到编剧于己而言,也是个帮助自己认识人生的过程,即便自己的人生阅历不够,也可以去编织一个故事。由此,创作信心愈加坚定。
    不久后,她彻底离开广告业,辞职做了职业编剧。她坚信,写作这件事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会找到独属于自己的内容表达方式。
    在袁子弹的作品中,既有《国歌》这样的原创剧本,也有《欢乐颂》这样的改编剧本。在她看来,编剧作为文学的一种,也是一种表达方式。从非科班出身到作品广受好评,她最切身的体会是,编剧的故事情节构造能力、台词创作能力至关重要。
    围绕故事情节构造能力,她谈到,编剧对文学作品加以改变创作时,需要多方考虑各种情况,比如原著是否适合影视表达;如何将作品中冗长的心理描写改编为可供演员表演的具体情节。
    围绕台词创作能力,她总结出,文学创作可以通过大量的心理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但编剧必须通过对人物行动的刻画展示角色形象。如何“刻画”,主要靠台词创作,“看一个编剧台词创作方面是否成熟,首先是能否做好台词的自我区分。”她说。
    袁子弹坦言,初创时期,笔下每个人物的台词几乎都和自己说话的口气、习惯一致,“文绉绉的,带着文艺和学生腔,偏女性化”。
    如何避免人物台词千篇一律?她摸索出了这样一个经验:对笔下的角色进行精细化考量,精准界定谁话多、谁话少,谁以长话长句为主、谁以短句为主,每个角色的说话风格是哪种。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思量,她的改编剧《欢乐颂》里才有了曲筱绡和关雎尔这两个话风迥异的角色。
    袁子弹深知观众看剧的关注点主要在故事情节,但她创作时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关注点,就是人物台词必须“自证”——每个角色的行动、语言必须合乎人物逻辑。“这需要编剧尽可能多地了解世界,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她说。
    当下国内编剧行业普遍实行“团队作战”,而袁子弹为了保持作品的相对统一性,坚持“单兵教练”。尽管孤军奋战的效率会慢一些,但她珍惜每次创作机会。每当作品创作完成时,她会习惯性地通读一遍,查漏补缺,力图使剧本更加完美。
    从广告行业转战编剧行业,袁子弹历经刚入行时“是否适合长期从事这个行业”“能否靠写作养活自己”的自我怀疑,也有过“作品能否得到应有的待遇”“自我审美是否与市场脱节”等种种困惑。她觉得,创作者一年创作几百万字,很孤独,也很累,若没有外界的鼓励和喝彩,很难坚持下去。为此,她静下心来进行自我定位,当意识到自己文史哲知识功底扎实、文字表达功底良好等长项后,创作自信树立了起来。
    在长期的角色创作过程中,她有一套自己的办法:或将人物拉近自己,以期塑造一个真实饱满的角色;或沉浸在剧本人物生活里,试图让自己与角色共情。
    近两年,因两部《欢乐颂》影视剧的热播,袁子弹逐渐名声在外。但她对自己的人生界定,在于成为一名出色的写作者,“出色”的标准则是有生之年写出独属自己的作品。
    在编剧这一行摸爬滚打这些年,她最忌讳的就是写着写着就“写油”了。她说,大多数文学创作强调原创,作者是带着创作冲动从自我出发去写作的;而编剧一开始就是奔着产品去的,所以很容易从心理上把作品当成可营利的“商品”,这就需要编剧在创作初心和收视率、广告植入等各方面做妥协。例如,制片方有自己的市场思维,而编剧有自己的表达诉求,遇到分歧时,编剧也要从中作好平衡。
    近几年,国内编剧行业新人辈出。她始终认为,一个编剧的基本修养首先是具备文通字顺的文字功底,能够比较精准、特色化地进行自我表达。其次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注重结合自己的悟性、人生经历,培养良好的写作审美。
    作为一名有十几年编剧创作经验的老手,她建议,编剧新人从事这份工作,首先要综合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一行,是否有从事文字工作的兴趣和天赋。其次要有耐心,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抓住每个机会,做好每一件事。更重要的是,要心无旁骛地进行编剧创作,保持写作初心,不受名利干扰,在有限的条件内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认真创作。
    2018年,袁子弹怀了二胎,但这一年她依旧没有停下手中的笔,直到最近临产,她仍在工作。她告诉《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不停止创作,是因为自己珍惜每一次剧本合作机会,也因为自己的表达欲望从未中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