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胸中有大局 产品有特色

http://www.newdu.com 2019-01-09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邹德清 参加讨论

    
    武汉出版社副总编辑 邹德清
    近几年,武汉出版社围绕时代的大主题、大脉络,在主题出版方面作出了一些努力,如我社出版的《新编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中国梦与中国价值》《扎紧制度的笼子——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的重大发展》《中国减贫行动:1978—2018》等,都是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理论问题展开的。收获虽然不丰厚,但也算拾捡了一些彩色的贝壳,践行了我社“为时代发声”的出版理念。我社连续3次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对于一家地方出版社来说很不容易。我认为,做好献礼类主题图书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不断发现主题出版选题。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后,我们将先后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还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方略,对于主题出版来说,都是绝好的题材。人们常说,政治家办社,作为出版人,胸中要有大局,要装有这些大事,要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
    要超前谋划,超前运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到临头,再来考虑某方面的主题图书,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临阵磨枪难以打造精品。我社的《新编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就是在2013年提前两年多就组织对1995年初版本进行“新编”,后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在结项评审中还被评为“优秀”。其中,有充足的时间打磨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立足资源优势,彰显自身特色。主题出版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而全的固然好,有气势,但不是所有出版社都适合走这条路。唯有规模适度,扬长避短,才能防范风险,取得成功,对于地方出版社尤其如此。我社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推出的《中国减贫行动:1978—2018》,抓住了改革开放使中国7亿多人脱贫这一被国际社会公认的历史性成就,总结扶贫领域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模式,这个切入点在众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书中彰显特色,入选2018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
    以精品出版为导向,下功夫打造优秀出版物。主题出版因其意义重大,更需要花功夫倾力打造。我社在选择主题出版物作者时,都是运用多年实施精品战略积累的资源选定作者,十分注重作者的学术专长和成就,如《中国梦与中国价值》的作者江畅,就是研究国际哲学和价值学说的权威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扎紧制度的笼子——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的重大发展》的作者李斌雄是研究党内法规制度的专家,全国第一个党内法规制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党内法规制度研究中心副主任。在编辑力量配备上,我们组织精兵强将,强化审校环节,确保质量和周期。
    要和地方党委宣传部门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争取更多支持。主题出版物的读者对象往往是公务人员和对政治比较感兴趣的读者,通过党委和宣传部门的推荐,会取得比较好的宣传和发行效果。我们力争让主题出版物成为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向党员干部推荐的重点读物,或借形势宣讲宣传造势,往往效果和反响都很不错。同时,作为地方出版社,地方党委、宣传部门的重点工作中也蕴藏着不少主题出版的选题,如我社的《戏曲进校园普及读本》,就是借助省委、市委宣传部“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这一重点工作诞生的。我们编辑了京、汉、楚等剧种相关知识,辅以多媒体传播手段,再现了戏曲名艺人的时尚偶像特质,对青少年的艺术熏陶起到了积极作用,该书发行已近百万册。
    借助全民阅读等活动平台,做好阅读推广和发行,使主题出版物更接地气。我们搭建武汉市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平台,开展“金色年华主题读书活动”,策划出版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主题出版物。活动迄今举办了13届,每年围绕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等主题,如“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铭记历史,爱我中华”“与阅读相伴,与梦想同行”等,编写活动配套用书,通过活动指导青少年读书,向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教育。该活动已成为武汉市十大品牌读书活动之一。每年有50多万青少年参与其中,累计参与人数达700余万,对武汉市青少年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题出版也可以很有趣。主题出版不是板着面孔的,也可以做得很有趣,吸引读者积极参与。近年来,我社联合市科协策划推出了“江城科普读库”系列,已推出和近期即将推出的有《身边的鸟》《跟着地质学家去旅行》《身边的鱼》《身边的作物》等,引导青少年热爱大自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们配合书的宣传营销,把科普课堂搬到户外,到公园、郊野,还把课堂搬到地质博物馆,吸引了许多青少年和家长积极参与活动,与作者、编辑团队互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将线下活动延伸到线上,将声音、图像等与读者分享。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大主题与身边的动植物联系了起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参与。目前,“江城科普讲堂”已成为一个新的阅读品牌,部分图书品种发行已逾20万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