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把自己的作品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它们大多是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有某种写作训练和文字游戏的态度。文字较多字词、意象、情绪上的重复和放纵,氛围黑暗消极。主题大多关于年少轻狂,叛逆之心,匮乏对抗,情爱妄想。 第二阶段:《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纪》。多了记录自我思省和观点,文字呈现简练清洁。 第三阶段:《莲花》,《素年锦时》,《春宴》。技巧和表达有了控制,探讨人与自身、他人、环境、时代等种种层面的关系,文字理性和感性适度。 很多人认为安妮宝贝属于用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是不是记错人了?我看了好几本她的书,并没有这种感觉。 她写的故事,向来台词不多,仿佛默片一样的效果,大多数时间都是剪影式的沉默相对,可是,内在却是激流暗涌,情绪激荡,每个人物仿佛心里总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却只是在脑子里翻来覆去,万马奔腾,拙于语言,不知怎么说或者干脆不屑于去说,书中的女主角大多笃定,分寸感极强,对感情既奋不顾身又隐忍沉默,像书中有一段说:“后来见面,他问她:“你为什么以前不告诉我?”她微笑,心里回答:“如果你想做,不用我说;如果你不想那么做,说了又如何?“” 看她的书会带你进入到某种情绪里,不是孤独,是一种享受孤独,不是颓废,是一种颓而不废,会更真切地想到自己,分析自己,理解自己,也更冷静地想起他人,理解他人,不要求他人,更明白两性关系,理解各种不确定,理解变化的绝对…因为理解,因为理性,所以坦然,所以坚强…… 我个人非常崇尚安妮宝贝对感情的态度,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那就一个人静静地生活,不慌不忙徐徐缓缓;“该爱一个人的时候,绝不拖拉”,尽心尽力,但并不要求,并肩站在一起,欣赏世间的风景;“该离开一个人的时候,也很及时”,不管是主动离开还是被动离开,不抱怨不强求,从此风轻云淡,各自安好。她说,“在爱的时候,你就要相信它。在离开的时候,你要相信自己”。 她的书,我最喜欢的是《二三事》,写一个很特别的女子的感情故事,最后的那句话震撼我了:“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我的人生,倏忽过完了大半,读书笔记.不过二三事,如同世间流转起伏的情缘意志,并无什么不同。那不过都是旧的事”。确实,人生过半,耗尽情缘意志的就那么一件或二件事,还纠结什么在乎什么呢? 看她的书,我个人觉得她整个人是疏离的,远离热闹,安于内心。可能因为从小很少和父母有肢体的亲近,所以长大也不太善于表达感情。好在她有一支笔,可以把内心的感受宣泄于笔端,所以她的好多随笔都是断续的短句,好像想到什么就立马记录下来了。 好像她有个女儿,不知道是否结婚,她理想的生活应该像她评论电影《贝蒂·费希尔》里说的,“贝蒂的生活,写作,独立过简单洁净的生活,带着天真幼小的孩子,看他画出来的水彩,带他去玩具店买来巨大的大象布偶,一起抱着走在街头。这部电影提供的是城市女子生活的典范。就像在说自己理想的生活”。 一直觉得她是一个很神奇的女子,微博上也在一直在关注她,她在微博上的名字是“庆山-安妮宝贝”,她最近新出的书也把署名改成了庆山,我猜这可能是她一直向自己内心寻找的后果,更成熟更落地,也代表了自己的一种新生,这应该算是她写作的第四阶段吧。 希望每一个内省的女子都有一个好的结局!作者:整天幻想 « 上一篇下一篇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