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如何高效阅读》读书笔记1500字

http://www.newdu.com 2019-01-0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如何高效阅读》读书笔记1500字:
    我用《如何高效阅读》这本书所传授的阅读技巧,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把这本书看完。而且中间我又看了两个小时左右的《毛泽东选集》。这应该是创造了我近几年来的读书速度记录。尽管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主要讲的是字母文字的阅读技巧,但读完之后远远超过我原来所抱有的期望。
    因为书中传授的一些技巧还是可以应用到我们中国这种象形文字的阅读上来的。而我们的汉语本来就以能够承载高信息量著称。也是说作者提到的同样的阅读速度,我们中国人应该是吸收信息量更多的。
    比如说,印象最深、运用最熟练的手指引导阅读法,概括来说就是用手指在字里行间的移动带动眼睛的转动,进行阅读的视觉化,从而有效的提高阅读速度。
    我就是用这个技巧,才花了半天的时间就把书读完,个人感觉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就是能够集中注意力。想想看,我本来就不是学习的料,又这么大岁数了,之前又天天在社会里奔波,哪能静得下心学习点东西。我基本是看十分钟左右的书,就得摆弄手机一下,无意识的刷朋友圈,频率惊人。而用了手指作为节拍器,我可以毫不费力的集中起20分钟左右的注意力。注意力一集中,阅读速度和阅读记忆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其次就是能够加深记忆。之前没有手指作为节拍器,我盯着书本看一会,这个注意力就不知道漂到哪里去了,等回过神来,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只能重新集中注意力再读遍,这明显的就降低了阅读速度,花费了更多的时间。
    所以,书中有一段话说的好:“时间是少数不能取代的因素之一。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一样多。不管我们如何界定成功,如何利用时间事关我们在人生中成功的大小。”
    此外,该书还强调了要想高效阅读的一个必要前提:那就是搞明白自己的阅读目的是什么。对于不同的书,我们阅读肯定是有不同的目的了。
    比如课本教材,我们阅读是为了记住知识点,能够考试过关,而不是为了打发时间消遣;
    比如小说,我们阅读的主要目的肯定是为了消遣,尽管可能有人是为了学怎么写小说;
    比如说报纸杂志,我们阅读的目的不外乎消遣和获取最新信息等等。
    像我最近在看《毛泽东选集》。都说毛选是一本传授屠龙术的天书,应该好好学。但我一开始确实不知道该怎么阅读,即使强迫自己读下来,读书笔记.也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后来,因为自己要写文章的需要,想到了毛泽东本身就是个写作大家,而毛选也以深入浅出、贴近群众著称。所以我就知道可以通过阅读毛选,来学习毛主席是怎么写文章的。于是我在读每一篇文章的时候,都会注意到文章的结构以及用语特点。
    有用吗?我只知道我废寝忘食看《龙珠超》的那几天,被动的高强度的接受日语的熏陶,到最后自己张嘴说话,竟然情不自禁的说起来“瓦达西瓦”。幸亏不是看的爱情动作片,否则我脱口而出的就应该是。
    所以,我相信不管学习效率这么底下,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最后照猫画虎,写出个差强人意毛体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吧。
    而且,在看完合上书的时候,我内心曾经藏了十几年的疑惑也顺便解开了:为什么学生时代,有的同学看上去并不聪明,但是考试总是能考高分。
    答案就是,学习本身就是一种阅读,而且更加强调是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记忆。而考试本质就是根据要求提取知识点记忆和解题方法记忆来获取高分的过程。除开那些天赋异禀的同学,绝大部分考试成绩好的同学,可能是掌握了高效阅读的方法,能够通过预习、复习、老师讲解、自学等方式,将阅读得来的信息牢牢记住,并在考试中顺利将记忆提取出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考试中,有的同学会突然的考出超出自身平常水平的成绩,因为考试的内容恰恰就是他为数不多能记住提取的知识点。
    就是俗话说的:运气好碰上了。
    不管理科,文科,应该都是这个道理。
    所以,这本书除了推荐给仍有读书爱好的老铁们,更是强力推荐给孩子即将上学或已经在校学习的爸爸妈妈们看。书中提到的一些阅读技巧和记忆方法,完全可以照搬到孩子的学习方法上去,因为这就是那些虽然一样智商但能考出好成绩的学生们的奥秘。
    而这些,是花再多钱上辅导班,也不会教授的。作者:壹拾柒
    « 上一篇下一篇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