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毛泽东这样读名著

http://www.newdu.com 2018-12-28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毛泽东这样读名著
    我们读名著,一般比较关注著作本身的人物、故事情节等描写,但如果把书中的这些内容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联系起来,透过名著看到一定的社会形态和历史发展规律,把名著当成历史书、政治书、军事书来读,这对读者的要求就高了。而毛泽东一直就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读我国古典名著越读越爱读,越读兴趣越浓厚。
    


    


    

 把《红楼梦》当作历史读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毛泽东一生爱读的一部中国古典小说。如果要问,毛泽东生前读《红楼梦》究竟读了多少遍,这是很难说清楚的。他读过的版本,在中南海存书中就有二十多种。
     
    这里,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井冈山斗争时期,在寒冷的冬夜,毛泽东写文章写累了常常放下手中的笔,同贺子珍海阔天空地谈论起来。谈论中,他们之间也会发生一些争议。有一次,在谈到读几部古典小说的事,贺子珍说她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不喜欢读《红楼梦》。她说:“《红楼梦》里尽是谈情说爱,软绵绵的,没有意思。”
     
    毛泽东一听,就反驳她说:“你这个评价不公正,《红楼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哩!《红楼梦》里写了两派,一派好,一派不好。贾母、王熙凤、贾政,这是一派,是不好的;贾宝玉、林黛玉、丫鬟,这是一派,是好的。《红楼梦》写了两派的斗争,我看你一定没有仔细读这本书,你要再读一遍。”
    

毛泽东手书《红楼梦》诗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1938年,在延安“鲁艺”的演讲中,毛泽东就提出,《红楼梦》是一部好书,现在许多人鄙视这部书,以为它写的是一些哥哥妹妹的事情,其实它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
     
    1962年,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谈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7世纪开始经过了好几百年的时候,说过这样一段话:“17世纪是什么时代呢?那是中国的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再过一个世纪,到18世纪上半期,就是清朝乾隆时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生活在那个时代,就是产生贾宝玉这种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小说人物的时代。乾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还是封建社会。这就是出现大观园里的那一群小说人物的社会背景。”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毛泽东把曹雪芹和小说中的人物与时代、社会联系在一起。
     
    毛泽东认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历史背景,也是形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命运的历史背景,这两个方面的思想内涵是一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对封建社会来说是矛盾的。这一矛盾必然要影响到作者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这部作品时的思想倾向,使其形成作品主题的内在矛盾。
     

《水浒》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  

 
    早在青少年时代,毛泽东就开始读《水浒》。那时,乡间能够借到的书,多半是些民间流传的旧小说。说到爱读《水浒》等古典小说的事,毛泽东本人在1936年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这样说道:“我读过经书,可是并不喜欢经书。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比如《岳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那是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瞒着老师读的,老师憎恨这些禁书,并把他们说成是邪书,我经常在学校里把它们盖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可以背出来,而且反复讨论过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们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而且经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毛泽东自己曾回忆说过,在他的少年时代对他影响最大的读物就是《水浒》。
     
    后来的岁月里,毛泽东对《水浒》还兴味依然,在耄耋之年,还多次颇有兴致地谈论。毛泽东对《水浒》为什么这样有兴趣呢?可能有这样两方面原因:
     
    第一,《水浒》是一部与农村和农民的革命斗争有紧密关系的古典小说。毛泽东是一个农民的儿子,青少年时代差不多都是在农村度过的。走上革命道路以后,也是从解决农民问题开始的。因此他很熟悉农村和农民的疾苦。《水浒》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描写反映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的古典小说,书中描写并且颂扬的一个个英雄人物,有打鱼的、有种菜的、有打铁的、有卖膏药的,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被压迫的普通平民百姓。书中的人物面貌毛泽东好像都似曾相识;他们反抗官府、劫富济贫的种种行为,毛泽东似乎也有所闻、也有同感、也曾有所实践;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言谈话语、他们的要求、他们的愿望,毛泽东好像也都是眼见过、耳听过、心想过。对于这样一部与农村和农民有密切联系的古典小说,引起毛泽东的兴趣和关注,这是非常自然的。
     
    第二,把《水浒》当作反面教材。《水浒》中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宋江招安投降,这是历史的必然。封建社会的历次农民起义总是以失败而告终,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夺取的政权,取得的胜利,能不能不断地巩固和发展,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还能不能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不断前进,人民已经夺取的政权还会不会丧失,中国还会不会重蹈“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的历史覆辙,这是晚年的毛泽东极为关注而且一直在用心实践和探索的一个问题。
     

  从战争的视角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虽然不是兵书,也不是军事专著,但是,书中却有不少栩栩如生、动人心魄、千古流传的战争和战斗场面的描写,有关战争和战略、战术方面的记载和记述,也有具体虚实分合、攻守进退、以小打大、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等许多具体的描写。所以,毛泽东不仅把《三国演义》当作三国时代的历史来读,通过它来知兴亡,鉴得失,明事理,把握历史现象及其规律;而且还从战争的视角,从战略、战术的视角来读。
     
    说到毛泽东从战争的视角读《三国演义》可以追溯到1936年12月,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著作中,毛泽东结合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实际,谈及战略防御的原则时说过的一段话:“中国战史中合此原则而取胜的实例是非常之多的。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这里,毛泽东列举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都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战例。毛泽东爱读《三国演义》,尤爱读其中这些威武雄壮的战例,它们已经深深地存留在毛泽东的记忆中。
     

毛泽东手书《三国演义》第一回诗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总成(转头)空。青山依旧在,满眼(几度)夕阳红。白发渔翁(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在(付)笑谈中。”


    因为毛泽东对这些大战的描写很感兴趣,所以他读得多,看得细,对作者罗贯中着力描写的这些大战的情形,他都很熟悉,在讲话和文章中常常谈及。他从战争的视角读《三国演义》,从战争、战役中学习战争的谋略,学习克敌制胜的策略,学习战争的知识,学习战争中的辩证法,并密切结合实际,运用于他所领导和进行的革命战争之中。这是毛泽东读《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的特色。
     
    (以上内容摘编自《毛泽东读书生活十二讲》,图片来自《毛泽东读书生活十二讲》、网络)


    推荐阅读
    
    

    
    
    《毛泽东读书生活十二讲》
    徐中远 著
    人民出版社
    2018年9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