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40年,中国经济走过的改革之路

http://www.newdu.com 2018-12-24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40年,中国经济走过的改革之路
    40年时间很短暂,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瞬间;40年时间很漫长,足可以让婴儿长成壮年;40年时间很关键,在国家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会使国家社会发生巨变。这种巨变令人惊叹、令人欣喜、令人骄傲。这一巨变来自东方,这一巨变来自中国。
     
    自1978年至今,40载光阴里,中国实行全面改革开放并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一往无前,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让中华民族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展故事。为生动记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即日起,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将推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文章。我们选取了几个方面,将40年间重大时间节点上的主要成就进行梳理,敬请各位书友关注。
     
    上一期,我们已经与大家共同回顾了中国改革的成功密码。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建设,看看国家经济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纵观历史,像我国这样担负着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落后的农业经济体到现代工业经济体的双重转型任务的改革前无古人、世所罕见。虽然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充满挑战,但是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4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
    经济建设的关键点

经济体制改革


    (1)
    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的改革探索阶段
    (1978—1991年)
    
    计划经济时期的粮票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直到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时期是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在农村改革方面,安徽等一些地区率先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改革试验,这一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随后推广到全国。在企业改革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在财税体制方面,推行两步“利改税”,逐步推进“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改革。在流通体制方面,废除了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逐步培育农产品市场。在对外开放方面,1980年,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随着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和人们对推进改革的共识逐步形成,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的重点逐渐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施了承包制、租赁制等改革措施,积极进行以厂长(经理)负责制、工效挂钩、劳动合同制为内容的企业领导、分配、用工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增强企业的内在活力。宏观管理体制方面,以宏观间接管理为目标,对价格、财税、金融、计划以及流通体制等进行改革。采取“调、放、管”相结合的方针,理顺商品和服务的比价关系;大幅度缩小指令性计划;改革银行组织体制;实行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制。同时,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开辟了一批经济开放区。
    (2)
    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阶段
    (1992—2002年)
    以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标志,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基本内容。
     
    到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994年提出对财政、税收、金融、外汇、计划和投融资体制进行系统改革的方案,确立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的财政体制框架和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体系,中央银行的调控职能得到加强。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实施“抓大放小”,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的结构调整。
     
    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许多全国性的行业总公司改组为控股公司;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对中小型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市场体系得到较大发展,取消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进一步放开了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要素市场逐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逐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了失业保险、社会救济制度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完善阶段
    (2003—2011年)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全面部署。与此同时,党中央总结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自此,我国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健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实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了投资体制,政府投资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扩大。土地、劳动力、技术、产权、资本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水、电、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4)
    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2012年至今)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选举产生了党的新一届领导核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不仅有效应对了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风云变幻,更在相当不利的条件下取得了经济的中高速平稳增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非常明确地表明,改革不再拘泥于经济体制改革领域,而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制定了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大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和挑战。世界经济严重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新的洗牌。与此同时,国内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紧,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继续进行深刻的调整和改革。中国经济面临着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速和调结构的两难困境。在这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央及时作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定和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开启了一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三去一降一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着力点,就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结构之变的关键。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的改革所面对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对改革作出了更加细致全面的部署。
    历史证明,改革开放的决定是睿智且成功的。这样的坚定和睿智并非一朝一夕的偶得,无数改革者、建设者用他们的勇气、智慧、勤劳坚持了40年。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的改革进程以来,在40年间,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历经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探索,从无到有构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我们扭转了“文革”的动荡混乱走向依法治国并不断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改革事业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
    (以上内容摘编自《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思考》、人民网,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思考》
    高尚全 著
    人民出版社
    2018年8月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注: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