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超级英雄电影《海王》,早于北美两周登陆中国大陆院线。上映一周已取得近9亿元票房的好成绩,在国内的口碑也较为积极。带着对“海底《星球大战》”“水下《阿凡达》”“用《魔戒》的方式讲述亚特兰斯蒂王国”“溶入《西游记》元素”的期待走进影院,在感叹温子仁导演在恐怖片里练就的、对商业片炉火纯青的掌控力终于有望在市场上挽救处在崩溃边缘的DC电影宇宙(DC Extended Universe)之余,不得不同意《芝加哥论坛报》的评价:“像是盯着一个大水缸看了两个半小时”。 我想说的是,《海王》这个五彩斑斓的超大型水族箱,接下来安心在全球电影市场上赚个盆满钵满好了,只是别再“碰瓷”以上几部经典了。 眼花缭乱的奇观大拼盘 《海王》在北美试映时,业内的评价以“还好”“有趣”居多,称得上是一部不辜负票价的商业大片,明显好于DC电影宇宙中《自杀小队》《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联盟》等或跑偏或崩坏的前作,但是也没有谁声称在《海王》里看到什么超级英雄电影的新高度。 作为看了十余年温导电影的恐怖片爱好者,对于他会完全抛弃复杂造作的暗黑风,把1.6亿美元精打细算花在刀刃上,打造出一部明快流畅、特效满屏的大片,完全不感到意外。甚至可以说,《海王》在市场上吃得开,奇观展示的成功比故事本身还要重要一些。 在DC漫画的原作中,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王国沉入海底后,其中四族被毁,到了海王的年代,只有亚特兰蒂斯、泽贝尔和海沟族三族尚存。而在电影《海王》里,用主线情节穿糖葫芦一样穿起了七个王城中的六个:海王亚瑟·库瑞本来乐得在陆地上当独行侠。他同母异父的弟弟、海洋领主奥姆作为亚特兰蒂斯的王,想联合各族征伐陆地,和奥姆有婚约的湄拉公主不赞同他,可湄拉的父亲、泽贝尔的领主已被劝服,跃跃欲试。于是,湄拉为了阻止战争,说服海王回到海底从弟弟手中夺回王位。但是,海王在公开的决斗中输给了弟弟,而且他有一半人类血统,不受亚特兰蒂斯子民的待见,阻止奥姆向人类开战的惟一办法,是找到老国王失落的黄金三叉戟。手持黄金三叉戟的会是亚特兰蒂斯无可置疑的王。 海王在决斗中落败,被湄拉救走后,故事双线推进。一边是奥姆征伐不想跟随他开战的咸水族和渔夫之国,一边是海王和湄拉在迷失王城寻得了黄金三叉戟的藏匿位置,并最终在海沟族的地盘上拿到了三叉戟,同时救回了困在那里的母亲。 亚特兰蒂斯和泽贝尔两个王城的子民,都有人类的面孔;海沟族外形和心智退化,近似《魔戒》里的半兽人;渔夫之国进化出鱼鳃、鱼尾;位于沙漠之下的迷失王城已是一座空城;咸水族则进化出坚硬的甲壳。多年前在漫画版里,海王的坐骑海马因为看起来毫无杀伤力而遭到读者嘲笑,这次海马在电影里升级成了披着战甲的巨大海龙,威风八面;巨型海怪卡尔森让人想起《魔戒》里可怕的上古神祇炎魔。一切都被电影特效渲染得极尽所能地宏大而绚丽,成就了“一部夺人眼球的水下娱乐盛宴”(《洛杉矶时报》语)。 虚浮在海底的亚特兰蒂斯 在这样一场视觉盛宴面前,也能理解《芝加哥论坛报》为什么形容《海王》展现的海底世界是“假装有各种电子海洋生物”的“大水缸”。且不论在过高饱和度下,金配绿、蓝配紫是什么古旧年代的审美——有人戏称《海王》最像《星球大战》的地方就是配色,不能紧扣在主题上的奇观展示,美则美矣,终究是缭乱虚浮。 展示蓝色系的异域生物并且男主角在两个世界里起到桥梁作用,就是《阿凡达》再世了?那充其量只是一个海洋馆级别的水族箱对海的模仿。《阿凡达》重新定义了3D电影或者说展示了电影可能的进化方向,让观众醒悟原先看到的所谓3D电影统统是“2.5D”,乃至带动全球范围的影院设备升级。而《海王》除了将各种奇异的海洋生物尽量填满画面外,在视觉效果上看不到什么进取心。当然,诸如让海王的宿敌黑蝠鲼头套垃圾桶配音这类从恐怖片片场带来的省钱土法特效,也是当下花钱如流水的超级英雄大片需要的。 亚特兰蒂斯在水底的七座王城,无疑有《魔戒》的影子。尤其是海底巨大的七位古代领主立像,让人想起《魔戒》的楔子部分众戒被分给精灵、人类和矮人诸王的桥段。但是,七族分化出的不同特质,仅仅流于表层的奇观展示,没有和核心故事联系起来。而在《魔戒》里,智慧精灵对知识的过分渴求、人类的软弱和贪婪、矮人对宝石的执著,都无意中为魔君索伦偷偷制造魔戒之王以号令众戒、控制各族的阴谋得逞提供了助力。 而在《海王》里,各族对奥姆向陆地开战有什么看法呢?除了奥姆本人和湄拉的父亲表达了对人类污染海洋的强烈不满,其他不愿加入的各族,只是“反战”二字就能轻轻带过吗?海沟族类似恐怖片怪物的兽化处理,除了借用恐怖片套路提供娱乐效果,也没有半点思索文明与野蛮关系的意思。 海王何以成为英雄 我说《海王》的特效比故事还重要,是因为故事经不住推敲,全靠特效撑住场面,一场场往前推进,基本没有给人物塑造留下时间和空间。 持肯定评价的《洛杉矶时报》同时说,《海王》“不可避免有些套路的对话和大量油滑的超级英雄打斗场面”。《娱乐周刊》更是不客气地说,温子仁创造了一个吸引人的世界,但是没有创造一个好的主角,海王既不能让人笑,也无法让人感到敬佩。 《海王》的笑点还是有一些的,虽然我几乎想不起来了,但在影院里的确和大家一起笑过。诸如海里生活的湄拉不知道匹诺曹藏在鲸鱼肚子里的掌故,后来读到童话书才明白;或是湄拉以为玫瑰花是食物,海王没有纠正她,反而和她一起吃花等等。 这等插科打诨的笑料有些“漫威”。也有人说,这是DC最“漫威”的一部电影。而全片在逻辑上最可笑的情节,是男主角不顾湄拉的劝说执意和弟弟在海底决斗,又灰头土脸地输了。《海王》的故事缺陷一箩筐,最大的一处就在这里。先输后赢的老套路并非不能用,越老的套路越实用,问题是人物要立得住,主人公先前为何失败、最后为何成功要有个说法,而这个说法通常与故事想表达的主题相关。 再与《海王》借鉴最多的《魔戒》做个比较。在《魔戒》里,魔戒之王的诞生与各族的弱点不无关系,而它最终被毁灭,中土世界从万劫不复中得救,也是因为各族携手发挥了他们特性中好的那一面:人类在有限的生命中唤起勇气和信念;参与这一战的精灵一定程度上战胜了无限生命产生的虚无;以及不为文明世界所知的、大人物们没放在眼里的小小霍比特人,做出了最伟大的牺牲。故事的确围绕一枚有无边魔力的戒指展开,但故事的真正魔力在于每个人物,乃至每个种族的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以及他们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对抗自己命定的悲剧。 而海王第一次输给了奥姆,纯粹是实力之差或者由于愚蠢——湄拉不让他迎战,他没听。作为一个没在亚特兰蒂斯生活过的混血儿,输给了现任国王,又凭什么在海底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成为众人的王呢?只凭借黄金三叉戟这个设定吗?给他一个能拿起三叉戟的理由也好啊,可惜没有。海王最终称王,除了完成《夺宝奇兵》任务找到宝物外,电影情节没有对这个角色进行任何阐释。 成为亚特兰蒂斯之王的海王,和那个与酒吧里的路人粉丝热情合影的独行侠相比,没有任何成长。没有成长的英雄,不是真的英雄。尽管影片解释了海王得以被黄金三叉戟选中,是因为亚特兰蒂斯需要的不是国王,而是“为所有人而战”的英雄,但是故事本身对此没有支撑。“所有人”包括海洋和陆地,这两者的矛盾以及各个人物在这一核心矛盾中的立场和行为,都是天降设定,谋臣维科为什么认定亚瑟是真正的王,湄拉为什么不帮自己族人要帮人类,在影片中都没有讨论,过程中也几乎没有提及。 我还以为主人公最后应该说“我是亚特兰蒂斯的王”,可他却蹦出一句“我是海王”。“海王”这个绰号直译是“水行侠”,这就像连载漫画的最后,某某侠跳出来说“读者朋友们下期再见”一样。这位新登基的王以至他的亚特兰蒂斯,瞬间看上去有如儿戏,其实也确是有如儿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