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平凡的世界》何以常销不衰?——出版三十年后的再观察

http://www.newdu.com 2018-12-14 文艺报 白烨 参加讨论

    1988年5月,长篇小说三部曲《平凡的世界》完成全部写作,并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于今整整30年。
    1992年11月,作家路遥在42岁上因病不幸逝世,迄今整整26年。
    《平凡的世界》在小说联播和图书重印上创造了当代文学作品前所罕有的两个纪录。《平凡的世界》当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联播”节目播出后,又在陕西、云南、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台重播,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测算,《平凡的世界》当年的直接听众达到了3亿人之多。在图书出版方面,据现有的出版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数字统计,《平凡的世界》每年重印100万套,累计印数已达1700万套。而且,在近年一些高校图书馆学生借阅文学图书的数字统计中,《平凡的世界》一直在排名中名列第一。这样的现象都集中地发生于一部作品,并不多见,也很不寻常,而这样的现象,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平凡的世界》何以在30年来一直常销不衰,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为何对《平凡的世界》如此喜欢?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长久地吸引人,不断地打动人,内在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把握时代、掌控命运的主题书写中,为历史留影,为时代放歌。
    《平凡的世界》主要描写的,是1975年至1985年间的农村生活场景,这个时候,正是由“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过渡时期。作品里两位主要人物孙少安、孙少平,其青春成长的辛苦与甜蜜,人生历程的顺遂与坎坷,都跟当时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故事开场之时,还处于“文革”的后期,那个时候,穷困与极左交织在一起,使得他们无论是上学读书,还是在家务农,都到处碰壁,活得自卑而苟且。而徐徐吹来改革的春风之后,孙少安由搞承包,办砖厂,逐步走向了脱贫致富之路;而孙少平则毅然离开农村,到外边去闯荡,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可以说,少安、少平的成长进步,都跟时代变迁、社会转型密切相关。时代的命运转折,给他们提供了改变个人命运的机遇,他们紧紧抓住时运更变的难得契机,使自我命运的改变成为可能,变成现实。由此,作品以农村青年在时代转折时期的人生际遇和成长故事,描绘了当代农村青年的事业打拼与人生奋斗,也歌颂了给他们提供机遇,成全他们的理想的改革开放时代。这也告诉人们,个人不是孤立的,命运也不只是个人的,个人与社会相辅相成,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
    第二,以小人物在困境中迎难而上的奋斗故事,为普通人造影,为奋进者扬帆。
    《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但都没有什么大人物,主要人物少安、少平、润叶、晓霞等,都是农村小青年、乡间普通人,而且也很难说他们是成功者,与其说他们是成功者,不如说他们是奋斗者,他们为自己的命运而拼搏,为家乡的变革而奋斗。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有形无形的障碍与掣肘,使得前行的路上困难重重,步履维艰。少安不甘心混吃大锅饭,找到分组包产的致富路子,却被看成是资本主义倾向被不断打压;当政策放宽,能够大干的时候,他办的砖厂却因“二把刀”师傅烧坏了窑,赔了大把的钱,他几乎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而想凭靠自己的力量去外边闯世界的少平,生活同样极不顺遂,无论是在黄原打工,还是到铜城当矿工,一直都是在生活的最底层挣扎,糊口和养家始终是困扰着他的一道难题。命运的苦难折磨人,命运的苦难也成就人。人生不能逃避苦难,人生也不能没有进取,重要的是要有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和战胜命运乖蹇的魄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些很难做到,但也能够做到。路遥通过孙少安、孙少平的故事告诉人们的这些人生哲理,以及作品随处可见的人生感言,是作品最能打动人、也最能激励人的部分。而这对于那些正处于青春成长时期,正在应对生活难题的青年,都会带来一定的触动,给予他们诸多的启迪,以及极大的助益。
    第三,以对不完美爱情也是爱情的如实状写,为爱情把脉。
    《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孙少平等农村青年男女,在他们青春成长与事业打拼中,爱情不仅相随相伴,而且是他们认识人生的重要途径,整体人生的重要构成。有意味的是,作者路遥抑制住常人易有的模糊的善意与廉价的同情,以真率的态度和强劲的笔力,写出了每一个人爱情的不顺遂,每一对男女婚恋的不完美。少安与女同学田润叶倾心相恋,但因门不当、户不对,不得不忍痛割爱另娶了山西姑娘贺秀莲。而田润叶在少安结婚之后,也在父母的包办下嫁给原本不爱的李向前,在婚姻的幌子下过着单身的日子。少平挚爱的聪慧过人的、总能给他温暖和力量的田晓霞却在一次采访活动中因公殉职,使得少平只能在无尽的思念中寄托爱恋。在爱情与婚恋上,双水村的青年男女们,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个个都有难走的路。但不顺遂的爱情,不如意的婚姻,就该一概否定吗?当然不是。不完美的爱,柏拉图式的爱,单相思的爱,其实都是现实一种,爱恋一种。经由这些残缺不全的爱情描写,作者传达出的,是一种更务实的认知,更豁达的心态,那就是有爱便好,爱过就好。这些爱情故事里的意蕴,都可以给现实中的人们或者提供借镜,或者提供参照。
    还有一个不能不看到的重要方面,那就是《平凡的世界》采用了直面社会现实和人们心理现实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并把种种技巧化合于日常生活的自然叙事,令人读来如同进入生活本身,亲切自然,没有间隔感与距离感。这种写法,这种趣味,正好适应了读者大众的阅读口味与审美需求。由此,我想到法国文学史家朗松解说大众喜欢的作品的原因,是因为“写出了人人共有的情感,而不是艺术形式的别出心裁”。是在这个意义上,《平凡的世界》也信而有证地让我们看到:现实主义力作确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现实主义文学仍有充沛而强盛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